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按照中央部署,上海自贸区在五年来推出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创新。
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为原则,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贸易监管所需的所有材料,监管部门也通过一个平台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企业,实现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国际贸易相关手续的“一网通办”。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上海市口岸办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形成包括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进博会专区等在内的10个功能版块,对接了22个政府部门,服务了27万余家企业。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评价称,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一个系统建立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跨部门的信息互联、共享、共用、互认,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还提高了中国的营商环境水平。
上海亿通公司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自2014年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启动建设以来,目前,3.0版本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走向深化。
在此之前,以船舶进出港手续办理为例,从手工填制海关、边检等4套系统的1113项数据,到专人将出口岸许可证送达至船长,一般需要耗时2天。利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数据全部电子化之后,只需要不到2个小时便可将电子出口岸许可证发送到船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
进出口货物申报方面,在没有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时,逐条录入各类单证再分别提交不同部门需要耗时近24小时。数据电子化后,不但可以实现相同数据自动导入,每月减少重复录入2000万项,将完成申报时间压缩到了半小时,还大大减少了录入出错率。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处理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组织的高度评价,世界银行在最新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就向全球推荐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下一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区域化、国际化和智慧化。
所谓区域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立足上海,依托上海电子口岸正在进行的“国际海港通、国际空港通和国际自贸通”建设,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成“上海服务”品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并服务于长江经济带。
今年上半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实现395家外地企业超过91000多批次的货物申报。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上海口岸统一平台定位,整合上海口岸资源优势,构建长三角海空物流服务一体化平台。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国际化。国际化的目标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口岸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将上海打造为国际贸易的一个枢纽节点。据了解,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马来西亚的单一窗口以及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港进行了对接。
智慧化方向,其目标是希望将整个上海口岸变成一个智慧口岸。“近期我们做的一个应用就是在机场的检验检疫环节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深度学习提升机场快件的查获率。此前,浦东机场每个月要对100万件快件全部进行查验,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监管之后,只需要查8640件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查获率,工作效率从6‰提升到了50%。”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8年7月,一位在沪工作的苹果公司印度籍工程师对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我真正看到了自贸区开放的力度
本月末,中国首个国家级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迎来运行五周年。9月20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市场化公寓或有望加入张江人才公寓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