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种地和种房后,深圳南岭村开始种高科技企业希望带村民去敲钟(2)

2018-11-16 18:05:14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从这家内联厂开始,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南岭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7000元,增加至2017年的3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如今的15万元。

为落后产能当“房东”,还能富多久?在经历了种地和“种房”两个阶段后,南岭村在三年前开始谋划“种高科技企业”。

“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发展。”张育彪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召开村民大会时我就说,3年转型不成功我就辞职。”

他说起一个故事:“2015年以前,南岭村每年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率都达两位数,但2015年只增加4%。我们清理一个低端的珠宝加工产业园,眼前损失了2000万元,但为发展高科技企业腾出了空间。”

这几年,南岭村社区斥资3亿设立了深圳市首个社区股份公司创投基金,先后启动了多个重点发展项目,包括清华启迪科技园项目、“南岭1983创意小镇”项目、南岭生物医学研究院项目、绿色智慧园区项目、南岭天安数码城项目等。

对于南岭村转型的优劣势,张育彪心中有本帐。他告诉澎湃新闻,科技创新需要试错,南岭村的坚实经济基础能提供试错成本;此外,南岭村村民的团结和凝聚力也是转型的保障。但人才的缺乏是需要正视的问题,例如需要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股权投资团队,南岭村就难觅人才。

“敲钟上市不难,更重要的是实现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走出一条新模式,民营企业能做的集体企业也能做到。”张育彪说,希望这个高科技企业能够成为南岭村的品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