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目前,“中国声谷”正在“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对大型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打造个性化支持政策。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是“中国声谷”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企业。合肥高新区声谷办主任阚伟在媒体互动过程中说,没有科大讯飞就没有“中国声谷”;“中国声谷”以科大讯飞为起点,承担着国家使命。
阚伟介绍,2017年9月,安徽省发布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专项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将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跟进扶持,并明确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举措。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圆桌论坛: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
9月26日,合肥高新区举行了一场人工智能圆桌论坛。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逸,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海洪,乂学教育副总裁和全国校区事业部总经理廖一芳,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地方部主任邹锡兰,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和科技中国副主编李浩担任论坛嘉宾。对话由云掌财经CEO汪伟主持。
赵逸介绍了类脑智能的工作原理,他提出“让机器像人的大脑一样去协同、工作、思考”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走在前沿,是因为人的功耗很低。人体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25W小灯泡,但人脑有10亿以上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成千上万的神经突触,这些突触形成了“强大的小宇宙”。如果能让机器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协同,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政策发布会”9月17日下午在上海徐汇西岸举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介绍了最新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2018年8月25日,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人工智能高端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共同主办
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将在人工智能领域采取三大措施:一是至2020年将投资15亿欧元,并带动公共和私人资本参与,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00亿欧元;二是促进教育和培训体系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