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硅谷百年史》作者斯加鲁菲给重庆建设数字经济提了4个建议

2018-08-24 09:20:41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8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在重点主题活动“数字经济百人会”上,《硅谷百年史》作者之一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给重庆未来的数字经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产学研的合作,二是依靠大学培训,三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意,四是数字经济需要跨行业、跨专业。

《硅谷百年史》作者斯加鲁菲给重庆建设数字经济提了4个建议

斯加鲁菲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大学数学系。1983年,他来到硅谷,在奥利维蒂公司任职工程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互联网设计。他曾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还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斯加鲁菲是《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一书的作者之一,该书以编年体的顺序,详尽地记述了自1900年至2013年在这片美国西海岸的土地上所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以及在这里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

斯加鲁菲在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到了最近炙手可热的深度学习概念。他表示,在软件1.0时代,软件程序员会编写一系列指令,之后由电脑执行指令。到了软件2.0打造的是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会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之所以能深度学习,是因为“我们有数据”。比起单纯写指令再交给电脑执行,用数据训练网络自主学习显得更容易。软件2.0有自主学习能力,还意味着它可以向其他软件学习。这不仅会改变整个软件运行的方式。还让程序员的工作就变成了维护数据。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此前有一条绕不开的定律——摩尔定律。它指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不过,进入到软件2.0时代,摩尔定律可能需要换一种说法,斯加鲁菲说:“有一篇文章叫做黄仁勋(编注:英伟达CEO)定律,他说在2012年需要花上六天时间训练网络,到了2018年只需花18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了在五年内我们的整个效率提升了五百倍之多。”

数据和计算效率的提升加速了软件2.0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但目前,人工智能并非十全十美。斯加鲁菲在演讲中指出,即便阿尔法狗虽然击败了围棋手柯洁,但它有个明显的弱点:无法战略性思考。

斯加鲁菲指出,现在有许多机构在改善和提高机器学习的能力,包括谷歌、OpenAI、IBM、英伟达、Facebook等科技公司在内,他们都在积极提高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

斯加鲁菲在介绍了自己对软件2.0、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概念的理解后,还根据自己在硅谷的见闻给重庆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建议。

首先,硅谷在神经技术深度学习上建立起的程序员的合作,他希望重庆也能有产学研的合作。

第二,高校应该开展课程培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而非十年前的科研。“人才是很重要的,人们忘掉了硅谷成功的秘诀是移民,像我这样的人都不出生在美国,我们都是移民,有大量的移民在美国的科研界从事非常多的工作。”

第三,美国的硅谷海湾区域里汇集了英特尔、甲骨文等公司,“他们在不同领域工作,他们都有不同的特点,但在这个湾区怎么可能汇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行业呢?关键就是创造力。人们因为自己的创造力而获得奖赏,所以我给重庆的建议就是创造力,创意是很重要的。”

斯加鲁菲的最后一个建议和火锅相关。他认为,未来的数字经济是跨行业的、跨专业的,因此人类也需要具有思维能力,“一个具有广阔思维能力的人,就像我说的,非常类似于火锅,我们知道火锅有各种各样的食材,我们可以去体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