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投资要更精准补“短板”

2018-08-07 09:16:4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投资要更精准补“短板”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放缓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2.6个百分点。

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关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相适应的。从长远看,我国投资增长仍然有巨大空间和潜力,关键要激发社会活力,使投资更加精准地聚焦短板领域,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多重因素导致投资增速放缓

“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投资增速从过去两位数滑落至个位数,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相适应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释放的节奏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有所放缓;另一方面,本着有必要、有条件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一些地方清理、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

“投资增速的放缓,既受宏观经济增速换挡影响,也与政策层面影响有关。”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今年以来,中央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PPP项目清理整顿。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在很大程度上与主动调控、化解风险有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蔡浩也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从往年的高位滑落到7.3%,这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进一步得到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建类投资。另一方面,资管新规和严监管对影子银行的抑制,使城投融资渠道明显受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过去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逐渐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投资增速下滑具有一定必然性。

投资增长仍有巨大空间

尽管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需求减弱。

今年以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新投资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投资机遇层出不穷。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大攻坚战中重要一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卫生、体育等与消费升级相关领域投资增长态势良好。此外,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各月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

“虽然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领域仍有许多增长点。”刘学智分析说,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看,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35%,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将创造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消费市场。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空间巨大。

从投资行业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增长前景好,投资空间较大。从政策层面上来看,随着政策由紧趋松、行业准入限制放宽,投资增长潜力也将得到释放。

蔡浩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整体保持较好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为6.8%,较去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近年来首次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随着我国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将不断加快,这也是我国加大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投资新的增长点。

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刘学智表示,中央对下半年推动有效投资做了部署,这有望缓解当前投资资金来源吃紧状况。不过,这并不是要采取“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长有所加快。

根据部署,国家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从短期来看,企业盈利的改善是引导民间投资扩张的重要动力。但从根本上讲,只有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使投资更便利,投资回报预期更稳定,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海静建议,一方面要继续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影子银行融资渠道受限、社会融资规模屡创新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向“宽信用”转变,通过开大正门的方式,缓解企业融资环境偏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逐步放开部分投资领域的准入门槛。

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这是促进有效投资的重要保障。“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并不是调控政策‘开倒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于政策执行效果至关重要。”程实表示,“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有利于防止“一刀切”,在实际落实中更应该加强监督。

记者了解到,我国还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专家表示,随着简政、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后劲将进一步增强,有望推动制造业投资稳中向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