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浙江余杭经开区建创业孵化链条:2年内已有5家企业上市

2018-07-02 09:10:3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近日,商务部公布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浙江省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77位,相比前一年名次上升48位。

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比拼中,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家区县国家级开发区,实现48名的上位并不容易。更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以来,该开发区已有5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调研发现,该开发区正在主攻智能制造,不仅在硬件制造领域走在前列,而且在孵化创新企业方面也正在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开发区今年还将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等高端产业,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80家,培育各类初创型企业20家。

三年内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千亿元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主打“智能制造”。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尤建浩表示,“开发区要坚持姓‘工’,做大智能制造是关键,要作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我们有时也因为发展基数大而感到难度,但几年下来开发区的实体经济在不同行业都在前列,也培育了一批隐形冠军和行业单打冠军。目前,我们正在向着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的方向努力。”

数据显示,2017年,开发区新增省市级两化融合项目21个,工业机器人采购达100余个,机器换人项目45个。

从企业层面来看,2017年至今,开发区内的诺邦股份(603238)、万通智控(300643)、铁流股份(603926)、春风动力(603129)、天地数码(300743)5家企业相继上市。放眼整个余杭区,2017年共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全区上市公司数量增至22家,成为备受瞩目的“余杭板块”。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吴明强说,开发区近期目标是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0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梯队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开发区在智能制造领域还需进一步推动。 “这两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离‘千、百亿’的目标还是存在差距,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不足,不断克服困难,正确面对问题与短板。目前,开发区的发展仍处于攻坚阶段,成绩背后,依然存在资金、发展空间、产业支持、人才集聚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压力。”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近期开发区将重点推进老板电器、西奥电梯、春风动力、亿邦通信、江潮电机、国威科技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参加全区集中开工的8个项目,涉及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总额达到35.3亿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将成为开发区未来产业投资的主力军。

形成创新培育闭环

上述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实践,而创业创新正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

得益于杭州和余杭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2017年初,开发区内的标杆企业贝达药业(300558)启动贝达梦工场计划,以更好地实现医药领域的创新驱动。

贝达梦工场是一个生物医药的众创空间,主要利用贝达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技术优势和营销渠道,同时引入贝达医药风险投资资金,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投融资、企业管理、导师服务、品牌打造、政府事务、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研发和生产及市场销售等服务,让科学家实现创业的梦想。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梦工场既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创业梦想,又可以为贝达提供更好的产品线。最新的进展是,贝达梦工场培育的干细胞项目已经在做动物试验,基因检测项目已经到了产生效益的阶段。

和贝达同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的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目前也创建了医智汇创新工场,希望打造深度垂直的医疗体外诊断行业生态圈。

在3.8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里,中翰盛泰为孵化企业提供全要素科研技术平台、生物制品保税查验一体化通关平台和医智捷冷链物流系统,并与上海交大成立了医学诊断技术联合实验室,实现了智慧、创意、资金、人才的高度集聚。

为了优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开发区还与浙江、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打造了中翰盛泰“浙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服务平台”,这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集国检、海关一体化监管的平台,解决生物制品过境难、过境慢的问题,2017年服务客户57家,吞吐量达到2亿元人民币。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要打造以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为中心,以贝达梦工场、中翰盛泰医学谷、东湖高新生物医药加速器、普利医药创新园为基本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集群,全面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据开发区创新创业局副局长王超介绍,在关键的投融资等环节,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设有“助保贷”、风险池基金等投融资渠道,并积极引荐各类社会资本。

目前,开发区内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1家,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各类园区22家。王超说,“我们希望生物医药板块能够再多几个贝达出来。”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