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从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一间小平房创业起家,到年收入超过3000亿人民币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不仅是中关村的一张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国知名品牌。
今天的联想怎样了?中关村这片土壤上,究竟孕育了一种怎样的精神?中关村的未来会怎样?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走进位于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的融科资讯中心,和74岁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面对面。
“赶上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
记者:走过40年,您怎么看这个时代?
柳传志:我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生的人,见证了解放前的中国之弱。今天中关村能发展成这样,国家实现这么大的飞跃,这真的是靠拼命、努力,当年就是做再好的梦也梦不到。
我开始办公司的时候已经40岁,当时并没有觉得岁数大。赶上这个时代,而且能为这个时代做点事情,回顾起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特别幸运。
“首先要看清楚大趋势”
记者:人们都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联想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柳传志:首先要看清楚大趋势,“未来科技”一定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从历史上看,两三千年来,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几乎一直是一条很低的曲线,到电脑出现后就开始剧烈地往上走。未来,智能互联网和生命科学、能源等结合,这个曲线向上的陡度将会大幅度增加,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就会产生今天完全没法想象的变化。
今天联想集团在高科技领域遇到了很大挑战,但是我心里不慌,原因是我另外有一块很大的底盘,就是联想控股的其他业务。除了IT板块,我们的战略投资还覆盖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板块。财务投资业务中,“联想之星”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联想控股有足够的净资产、利润和现金流。我们要重新研究在新一波科技浪潮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挑战,下边应该怎么做。
中关村精神:“敢为人先”
记者:“中关村”这三个字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柳传志:中关村是联想的发祥地。包括我自己,中关村的科技人员在改革开放中趟出了一条路。
在商品极度匮乏、计划经济体制起决定性作用时,中关村自我突破,形成了电脑流通中心,后来成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对中国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中关村成为创新试验园区后,各地相继有了很多高科技园区,一下子把中国的科技产业水准带上来了。
中关村“第一炮”是IT行业。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当时“大兵压境”,人家相当于“航空母舰”,我们是“小舢板”,资金、技术、管理都不是一个“吨位”的。但咱有这么一股劲儿去拼,最后一步步迎头赶上,甚至超到前头。恰恰又是电脑这个行业,对推动今天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发挥了作用。中关村前景辉煌,我相信将来能为国家做出更大成绩。
记者:您理解的中关村精神是什么?
柳传志:中关村要敢为人先,这点我体会得非常清楚。因为中国的企业家以前总被人家笑话,说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关村开始有突破、有创新,中关村在北京的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在中关村体现得非常充分,其实就是敢为人先、领先一步。
“憋”出来的创新
记者:我发现,您特别喜欢用“憋”这个字,为什么?
柳传志:创新确实是“憋”出来的。最初,中国的科技领域跟人家差得老远,被人家封锁。我们创业时的存储器是磁心存储器,人工拿手穿,不知道和发达国家差了多少。给我震动最大的是,当时台湾在软盘驱动器、某些元器件方面能够占到世界的20%到30%。原来老以为非得是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才能做,这下给了我们信心,我说中国人能做,我们于是放开了手脚。
在那个年代,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国家给我们指明了一条突破“鸟笼经济”的道路,更放开了身上的绳索,看看到底能闯出什么路来。我觉得这是咱们国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开放,让民营企业去做,这一做不得了。
“以为到了最高峰,前面还有‘峰’”
记者:您选择了一面峭壁,但您身下还是一面峭壁,只能在这个上面去凿出洞眼,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对吗?
柳传志:对,永远是峭壁。不仅是现在,即使是将来,也是这样。过了一峰又一峰,爬到最前面的峰时回过头看,原来前面过的是“丘陵”。你以为到最高峰了,前面还有“峰”。我想这就是高科技企业选择的道路,其实也是中国所选择的道路。
“国家真的是到了发力突破的时候”
记者:您办公室的雕塑叫“突破”,为什么会摆这个?
柳传志:以前我办公室里,还有一个雕塑叫“蓄势”,雕的是一头牛,是准备发力前的那个瞬间。这么多年联想在蓄势,中国在蓄势。换了“突破”这个雕塑,是因为我特别感觉到:我们国家真的是到了发力突破的时候,中关村也是这样,以前基本上是一个蓄势状态。
“摔得鼻青脸肿,也要再往上爬”
记者:当下的创业者面临着众多竞争,您能不能传授给他们一个挺住、憋住、熬住的“锦囊”?
柳传志:我并不鼓励所有人都创业。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有的人是属于“过日子”的人,有的人是属于“奔日子”的人。但总要有一些人不停向上追求,摔得鼻青脸肿,也要再往上爬。而这些人创业成功的是少数,也许70%到80%是不成功的。创业者多半是想要“奔日子”的人,要承担很多责任,要为未来设想,会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人们对物质世界本身,只知道冰山一角”
记者:从最早的PC时代到现在的万物互联时代,怎么更好地把握未来、拥抱变化?
柳传志:说实在的,未来是什么样,我真的不知道。人们对物质世界本身,只知道“冰山”一角。像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等方面,到底还有多大的突破?都说不清楚。
不过,大数据会大大提高技术突破以后的效率,如果能把技术变成生产力,就会对社会起到颠覆性作用。至于哪个领域先突破,这得看科学家了。但如果民营企业有条件、有能力,对基础科学也能够进行研究的话就最好了。(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