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全球商业航天风口渐近:中国商业火箭破局,卫星应用领跑

2018-05-09 09:11:32      参与评论()人

火箭是航天的基础,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设计能力。2016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国内率先成立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同年10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成立,在火箭发射、太空旅游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产品,平均发射服务成本降低超30%、最短履约周期压缩近八成。此外,蓝箭、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民营企业的火箭发射技术,也进入验证阶段。

与商业火箭相比,商业卫星应用发展速度更快,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两大领域率先“开花”。2015年,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栋介绍,目前,公司在轨运行的十颗卫星,已经可在国土、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领域为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随着更多卫星发射,许多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应用场景都会成为可能。例如,用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卫星影像直播、土地纠纷和争议中的确权、交通动态的实时掌控等。

此外,依靠商业航天,以高清卫星视频传输、物联网通讯为典型应用场景的卫星通信正迅猛发展。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由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组成的“鸿雁星座”,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把‘基站搬到天上去’。不久,即使在偏远山区、飞机和海洋游轮上,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远快于现有网速、价格适中的卫星通信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科研一部副部长陈岳说。

抢占风口还有多少难关?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来说还有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

首先是安全短板如何补齐。业内专家认为,安全问题是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瓶颈。未来,航天“国家队”能否将更多技术授权给商业公司?据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06年前后获得了美国航天局低价转让的成熟安全技术,节约了大笔技术研发成本。专家认为,我国体制内航天技术的授权应用还需加强。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