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后,港珠澳大桥护栏采用四横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护栏高度1.5m,斜H型立柱,立柱间距2m。
从位于北京昌平试验场的试验视频看,旅游大巴和私家车从近百米高的山上加速俯冲至平地后猛力冲向护栏,护栏扭曲变形但未断开。
用专业语言描述,设计方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开发设计了一种金属梁柱式护栏,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防护能力达到520kJ(SS 级,即国内公路桥梁防撞墙等级的最高标准),各项指标均满足BSEN1317(关于道路防护体系的英国标准)评价标准的要求。
通俗一点讲,大桥护栏可以做到车辆以15度80公里时速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
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中国乃至世界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罕见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
海底隧道消防系统包含了消火栓、灭火器、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等灭火设施。
“一旦出现火情,如果不及时处理,火势蔓延发生燃烧爆炸,对沉管隧道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安全环保部副部长郑向前告诉澎湃新闻,因此隧道特意增加了泡沫-水喷雾联用消防系统。火灾发生时,所在区域水喷雾泵及泡沫液泵将被启动,向隧道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供水、供水成膜泡沫液用于灭火。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火灾发生时,监控大屏会第一时间自动弹出着火点、中央管廊、隧道出入口的视频监控图像,当监控人员在集成监控系统上确认火灾事件后,消防灭火系统将按预设方案启动联动消防模式。
所谓联动,也就意味着,不仅泡沫-水喷雾联用设备、消防泵、气体灭火装置、防火门将被启用,同时,防排烟风机、排烟阀、可变信息标志、疏散标志、声光警报器、隧道广播、应急照明等一系列设备都将即时发挥作用。
以制度保营运
应对工程技术和海上安全的挑战只是港珠澳大桥面临的初期考验,高效专业的营运管理是大桥能够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脊梁”的保证。
港珠澳大桥提出的营运管理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运营世界级品牌,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营运管理部副部长张鸣功的解释是,在传承港珠澳大桥优质精湛的工程实体和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管理局希望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港珠澳大桥精神,推广和拓展大桥管理品牌,着力提升营运服务质量,使大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行业管理示范项目。
尽管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通车时间表,但通车前的模拟运行,成了营运管理人员争分夺秒练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