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举例说,他有亲戚挂了一个“量子挂坠”在胸前,认为它每天能辐射出一些东西,可以防癌;还有人说用“量子波”打到油桃上面,这个油桃长出来就会对身体特别好。“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过热,我有些担心,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潘建伟说,一方面民众对概念的崇尚产生崇拜感,而另一方面科普做得不够,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骗民众。
最“全能”
水杯:从纳米到量子、从富氢到富氧,你要哪杯有哪“杯”
氢气、氧气可以喝吗?食品领域科普作家云无心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氧气的分压,通过向水中鼓入氧气,然后加压封装,的确可以使水中的溶氧大大增加。但当打开瓶盖与空气相通后,超过该温度下溶解度的氧气就会释放出来,再把水倒到杯子里、喝到嘴里、咽到肚子里,留在水中的氧气也就所剩无几了。即使比普通水多一点,也多不到哪里去。“不管是哪一‘杯’,都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被科学界反复辟谣,卖得好只是因为营销炒作成功。”云无心说。
(原标题:“脑洞”有多大,“概念”就有多新——“最伪科技”蹭概念营销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