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科技微信公众号3月30日消息,2018年3月30日0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六颗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运行。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9次飞行。
延伸阅读
北斗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提供实时亚米级精准定位服务
今年初(2018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面向全国提供高精度时空服务,为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斗为何选择西昌
由于西昌发射场纬度低,高轨道的卫星,纬度低了,有利于发挥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如果纬度高了就会损失一些运载能力,所以这相对来说效费比更高一些。西昌发射场全年的温度范围相对比较好。从历史的发射记录来看,这里全年都可以发射,这对“北斗”组网发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西昌发测站箭体动力室工程师于新辰告诉我们,发射塔架一共有17层高,在火箭正式发射前,这里会进行多次分系统测试、总检查测试和模拟发射工作。
在发射塔架的外围有很多管道,于新辰告诉记者,这些是常规燃料加注管道,较远处的是低温燃料加注管道。西昌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低温加注的发射场。在发射前一天到半天的时间里,这里就开始进行加注工作。
燃料加注时,首先加注一、二级火箭的常规推进剂,然后在发射前7小时给三级火箭加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液氢是火箭化学推进剂中能量最高的燃料,氢氧发动机比现有常规燃料发动机性能提高约50%,只有掌握了氢氧发动机技术,才可能把卫星发射得更高、更远。作为拥有火箭低温氢氧发动机成熟技术的西昌发射场,显然更适合用来发射北斗卫星。
(原题为《【权威发布】刚刚宣布,我国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再添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