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时承载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两大国家战略,既具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537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435家;同时,跨境人民币业务、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等多项金融创新助推贸易便利化,集聚了大批实体贸易商,为原油期货提供了丰富的参与主体。”曹艳文称。
在邵宇看来,原油期货选择上海起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的自贸区制度以及未来升级为自由港的可能。
“作为全球属性非常强的品种,原油期货的交易者更喜欢在离岸和在案合并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有效避免税以及资本账户管制的问题。”邵宇称,只有自贸区的制度才能保证原油期货真正发挥其价格发现的效用和功能。
在曹艳文看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为原油期货等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了便利化支持,帮助企业灵活运用各类账户及资金池,进行与贸易相关的结算、融资、汇兑等,有效运用套期保值工具管理风险。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原油期货推出提供相对完善的配套服务,近年来,上海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审判庭、金融检查处、金融仲裁院等陆续成立;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财经资讯、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曹艳文补充道。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作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最终选择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同时接受以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保证金使用。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教授对此解释称,这种设计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并不多见。该机制不仅考虑到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条件,还考虑到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原油期货交易的便利性。
尽管掌握原油定价主动权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无疑将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此前撰文指出,随着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逐步成熟、吸引力的增加,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上海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前进道路上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曹文艳介绍,上海坚持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邵宇认为,只有当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原油期货的推出,将助推人民币完成向定价货币、交易货币的转变,同时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
“建立以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将使人民币的国际交易结算功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和金融市场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从而大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吴力波同样表示,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不仅为中国原油贸易提供了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工具,而且将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