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谋变也成为央企这两年重要工作。
在此次央企“一带一路”的采访中,来自中国建筑和中国交建的前线项目经理都提到了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就是从“工”到“商”的转变,这里的“工”是指传统的工程承包,而商是指投资运营商。
新思路
出现这一思路的根源还是在于央企集团层面的思考,尤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加之多年的走出去经验的积累,央企从集团层面对全球布局开始进行优化和调整。
以中国建筑为例,提出了向“海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目标迈进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建筑通过“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来显示。
扩规模,就是要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经营规模,提升国际化指数,增强国际竞争力;调结构,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全产业链的优势,从建房向建城转变,从房建为大向基础设施业务转变,从承包商向投资运营商转变,实现价值链向高端延伸;转方式,就是要转换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中建一局现在对项目选择已经不会像过去那么粗放,我们更希望发挥我们的优势,从过去单纯的工程承包或分包转向投资运营,参与方式也会更多元化,像EPC(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模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T(“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F+EPC(融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等,我们接下来在俄罗斯很多项目都会采用这样的模式。”陈文峰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投资运营商也并不是央企走出去的最后终点,“分包商到总承包商、海外投资运营、再到境外并购,最终走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国内一位央企负责人对此表示。
陈文峰对此认为,央企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市场后,项目要求规范和准入门槛较高,本地化经营就成为开拓市场最为重要的方式。
而中国交建对此是深有体会,2017年10月26日,中国交建公司旗下中交国际在多伦多正式签署了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Aecon Group Inc.100%股权购买协议,收购对价为14.5亿加元(折合人民币约75.09亿元)。
中国交建方面认为,本次收购将为公司全面进入北美市场赢得实质性突破,获得北美业务立足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交建在发达国家的布局。
央企对全球布局和调整是经过多年走出去经验的思考,尽管这一过程中可能还会碰到很多新的课题,比如央企投融资能力不足、配套服务短板等问题,但央企已经在这轮国际化的转型升级中拿出一套应对新变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