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午吃榨菜,出门靠摩拜,年轻人真的“消费降级”了吗?
每经编辑 卢祥勇 刘国梅
吃2块钱一袋的榨菜,喝7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出门用摩拜,购物用“9块9包邮”拼多多……这个夏天,“消费降级”这个学术词汇成为不少人嘴上的口头禅,意思即因为口袋瘪了,不得不消费低价商品。
数据也支撑了以上判断,比如拼多多一年成交金额高达2621亿元;生产二锅头的顺鑫农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7%,今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20%,远超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生产榨菜的涪陵榨菜同期净利润也大增77%,今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50%。
此外,官方统计数据也进一步提供了佐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的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9.4%,但增速却创下了15年来的最低点,而且除了3月,其余月份增速都降到了10%以下,消费降级的结论似乎是实锤。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旅游、娱乐消费占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