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儿童产品代加工不能说的秘密 代工厂水平参差不齐

2018-07-18 09:19:05    法治周末  参与评论()人

对此,郑风田指出,无论“商家”如何做宣传,这些不正规“玩具”的消费群体有限,大量产品不可能被市场接纳。类似玩具“代加工”项目实际上只是某些“商家”骗取原料押金的手段。

检测手段缺失

由于代加工企业很多是“代工代料”生产,如果原材料“以次充好”,订购企业则往往难以察觉。

“在产品生产全链条中,代加工生产往往是利润最少的一环,成本决定了代工厂用料等级。”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为了降低代工成本,如果从原材料中做手脚‘以次充好’,订购企业一般难以察觉,难保产品质量安全。”

对此,业内人士王宪深有同感。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儿童品牌众多,以中小企业、个体经营为主,很多企业难以对产品代工的过程有效监管。

“以儿童益生菌固体饮料为例,此类产品主要原料为益生菌、蛋白质、钙铁锌或DHA等。通常是2克一包(条)、一盒20包的规格,成本价格约为20元,但市场零售价一盒约为两百元。”王宪说。

“即便单包(条)成本价低于1元,对于代工厂来说仍有利益浮动空间。”王宪指出,代工厂是“代工代料”生产,原料商选择是自主行为。某些代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购的原材料虽然是大品牌,但有可能是其低端品类,价格相去甚远,有的单包(条)成本可能在0.5元,甚至更低。

“销售领域乱象就更多了。”王宪告诉记者,有的企业为了“塑造”形象,宣称产品是自有企业生产,隐匿产品实际产地和代工企业名称。有的儿童食品甚至宣传有“提高免疫力,阻隔并消灭病原体”等保健效果。但面对这些问题,负有连带责任的代工企业却置若罔闻。

“贴牌”也有禁区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