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贝因美业绩下调引是非 二股东否认“逼宫”传闻(3)

2018-01-30 09:21:44    中国搜索  参与评论()人

在贝因美与恒天然合作之时,曾签订备忘录,恒天然不谋求控股贝因美,但如果贝因美大股东主动放弃,那么就不再受此限制。王子恒指出,恒天然本身并未拥有奶粉品牌,所以其发展的希望已经全部寄托于贝因美身上,现在贝因美的经营状况不如意,恒天然中国区方面需要面对总部方面的股东压力,“30多亿的投资不可能轻易撤出,那么剩下的只能是继续向贝因美施压,至于到底恒天然是不是要夺取经营权,目前仍旧不好说。”

“运气不佳”的恒天然?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恒天然是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企业,包括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厂商都曾是恒天然的客户。除了入股贝因美以外,恒天然在中国的业务还包括液态奶、乳制品等。其中,国内部分西餐厅、面包店等加工用乳都是由恒天然供应。中国是恒天然最大的全球市场之一,2017财年的销售收入达34亿新西兰元。

根据乳业分析师宋亮的介绍,恒天然之所以在国内有着最为广泛的大包粉供应,一方面得益于其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包括澳洲在内的其他地区供应的大包粉主要为脱脂奶粉,而恒天然供应的为全脂奶粉,全脂奶粉的用途较为广泛,可以制成多种乳制品和含乳饮料。“营养快线、旺仔牛奶等大众饮品也几乎都是采用恒天然的大包粉。”宋亮说。

恒天然在国内市场与乳企的合作一直存在,原达能旗下的多美滋,以及目前的贝因美都是恒天然的合作伙伴,且在合作伊始,两者都曾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老大”,但时至今日,恒天然的两次合作最终没有理想的局面。

恒天然与达能的合作随着肉毒杆菌的乌龙事件而结束,最终多美滋滑落谷底,恒天然也为此付出了1.05亿欧元的“分手费”,即便如此,恒天然高层仍旧表示“恒天然拥有强劲的财务实力,能够承担产品召回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其雄厚的资本实力。

如果将时间再向前推移,曾经的三鹿集团也曾是恒天然的合作伙伴,恒天然曾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份,且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是由恒天然直接推动的,当时的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费里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他的公司没有揭发,毒奶粉丑闻可能就不会公之于众。”

也就是说虽然恒天然对产品品质有着较好的维护,但现实在于恒天然对于国内曾经巨头乳企的投资都未得到很好的回报,在三聚氰胺和肉毒杆菌事件中,恒天然备受打击,但相较于曾经的三鹿和多美滋,恒天然的损失并不算致命。

“恒天然此次与贝因美的关系还是比较微妙的,退出意味着巨额亏损,更进一步则容易引发内部矛盾,最好的结局是在2018年贝因美的业绩能有所回升,这样股东之间的矛盾才能趋于缓和。”宋亮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