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贷款培训陷阱多 求职者应聘反被公司骗钱(5)

2017-08-30 18:11: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经济之声:如果他已经违法且违反了多部法律,那么以刘同学为代表的这些学员能不能够以这些法律为依据,要求退还培训费用以及赔偿其他一些损失呢?

赵占领:“这是可以的。首先,这些学员跟这家机构之间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也不是实习合同,而是一种培训协议。这种协议是一种普通的民事合同,在这个协议里,这些学员不是劳动者,而是消费者。而且这个协议的内容,有多项承诺培训机构没有兑现,因此首先构成违约。同时,它还涉及到虚假宣传,涉及到欺诈。因此作为消费者,可以从消法的角度要求这家公司退一赔三,而且由于公司的行为还涉及到刑事诈骗犯罪问题,所以这些受害者完全可以通过民事或者刑事的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经济之声: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学员都背负着两万多元的高额贷款,他们培训期间自行承担食宿费用已经花掉一笔钱,培训结束未能就业,更无法偿还贷款。而且刘同学告诉记者,一些没有能力支付贷款金额的同学甚至还遭到了短信、电话的恐吓。公司市场部一位负责人说,与中软瑞达公司有利益关系的贷款平台包括“惠分期”“玖富”“阳光互信”“蜡笔分期”等若干家的APP贷款。对于公司要求学员通过这些贷款平台进行教育贷款,持什么观点?

胡钢:“确实有一段时间以来流行着所谓的网络借贷服务。这种借贷服务表面上是免抵押等,甚至大做广告,称只要有一张身份证就可以给多少贷款,但实际它是高利息、高费用,它有各种名目的各类的费用,这些费用加上利息,给借贷者造成的总负担远远超出了法定允许的最高年率36%的规定。

由此来看,这种网络贷款服务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欺骗性和欺诈性。因此,如果消费者不是对贷款业务非常熟悉的人士,那么要远离或者拒绝任何形式的网络借贷;如果确实需要某种消费借贷或者读书的借贷服务,事实上银行都有类似的服务,只是要有相关的抵押或者担保,而相关的利息远远低于网络借贷的利息。”

  经济之声:关于这种有大量招聘信息的平台,今天案例中提到的是58同城,同样有名的还有赶集网等,像这样一些网络平台,怎样能够保证他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