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 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

2018-06-26 20:11:02    36氪  参与评论()人

换句话说,ofo已经不下新车订单了。但滴滴则在加大对青桔单车的投入力度,重点发力一二线城市单车市场,预计年内投入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

年初,滴滴已经和天津富士达合作,生产了大概十万辆外型酷似小蓝单车的车辆在北京投放。来自滴滴的信息是,滴滴正在新造200万辆量级的共享单车。“滴滴也是在给ofo施压”,一名投资人称。

裁员也随之持续进行。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时,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降到8000人,因为智能锁的普及和对人工需求的减弱,大量的运维师傅被“优化”,而总部裁员500人。

ofo还在想方设法获得输血。在6月初偿还阿里贷款后,据36氪获悉,ofo又在尝试通过抵押动产的方式获得资金。

ofo的自救尝试中,甚至可能包括一个狂野的尝试:2月时,区块链行业传出ofo尝试ICO发币募资。但ICO在中国属于非法,至今该传言也没有坐实。

ofo正全力试图释放利好消息。

6月中,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称,ofo B2B项目(车身广告)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

今年6月,ofo公开称,自己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已实现盈利。

值得思索的,是以“骑行租金+广告”为主的收入,能为ofo带来多大的收入和利润?支撑起一个何种体量的生意和未来?

曾有摩拜投资人对36氪称,滴滴握有ofo一票否决权,这导致ofo无法靠用户量优势,向客单价更高、体量更大的打车市场切入,这极大限制了ofo的发展空间,也是自己不支持摩拜与ofo合并的原因。

即便果然如ofo所宣称的,已经实现了100城盈利,下一步呢?资本风向已经从满怀热情,转移为怀疑共享单车这门生意是否能独立存在。

戴威即便此时拼死扛住,也还要接下来证明自己能在巨头的夹缝中长大。此前,他已经饱尝在巨头中斡旋的不易。

关键词:ofo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