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Uber全球大撤退竟是这家日企指挥 资本市场为何点赞?

2018-05-31 15:47:15  爱范儿    参与评论()人

藕断丝连俄罗斯 臭棋还是妙招?

2013年,当Uber莽撞地闯入俄罗斯市场时,本土企业Yandex已然在打车行业站稳脚跟。在当地,Yandex素有“俄罗斯的谷歌”之称,并且其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搜索、门户网站和电商业务。尽管看似多元化,但Yandex仍然成功地在俄罗斯打车市场拔得头筹。

竞争展开3年后,Yandex为了压住Uber的风头,在2016年取消了最低车费。随后,其市场份额猛增、收入翻倍(也不再盈利)。最终,在经历多轮烧钱大战后,双方握手言和。

Uber和Yandex经谈判后决定,双方各出资2.25亿美元和1亿美元,成立合资企业,将Uber在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打车与送餐业务,以及Yandex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打车业务纳入麾下。

Uber拥有新公司36.6%的股份,在董事会中的七个席位中占三席;Yandex则拥有59.3%的股份。新公司负责人由Yandex首席执行官Khudaverdyan担任。与此同时,Uber和Yandex两个品牌都会继续运营,但司机端的App会合并为一个,这意味着乘客可以任意选择Uber或Yandex的App叫车。合并后,新公司的月订单量达到了3500万(次),比前一年增长400%。

对此,Uber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负责人 Pierre-Dimitri Gore-Coty 曾公开表示,“这笔交易证明了我们在该地区的独特增长模式,这将帮助 Uber 继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业务。” 当然,尽管这笔投资看起来很划算,Uber 也试着粉饰这一决策背后的尴尬,努力向外界证明这是一次 Uber 的成功扩张,但在业内人士来看,很明显这依旧是一次非常难看的撤退。

在这里插一句,Uber 在俄罗斯市场的退出与组建合资公司,并没有软银的身影。很明显,软银对于俄罗斯市场有自己的打算,例如在 2017 年 7 月软银宣布向俄罗斯科技公司 Brain Corp 投资 1.14 亿美元,并要求对方尽快在 3~5 年内研发出全功能机器人。~

软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让Uber尽快退出发展中国家,聚焦北美和欧洲等核心市场,并尽快谋求上市。

Uber“全球大撤退”,软银背后支招

针对近期撤离东南亚这一决议,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在给员工的信中曾这样描述:“Uber 全球战略中一大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在太多地方与太多竞争者进行了太多战斗。”

此外,在Uber官网上的另一则消息里,他写道,“通过出售这些业务,我们可以加码我们的核心市场,并在这些市场与对手进行竞争。与此同时,在那些我们未参与运营的大型重要市场,我们也拥有价值不菲且日益增值的股权。”

事实上,Uber计划在2019年IPO(这也是新任CEO引入软银后的承诺)。在那之前,它亟需向资本市场证明其盈利能力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意味着它不得不“挥刀自宫”、精简业务,以改善公司的盈利情况。可以说,Uber背后的重要股东——软银,对其在东南亚的战略性撤退发挥了很大影响。

据PitchBook的数据显示,软银在全球各大市场投资了诸多打车企业,斥资已达数百亿美元。如果将其在Uber的投资看做是量级“一”,那么其在99(巴西打车企业)的投资为二,在滴滴和Grab的投资均为四,而在Ola(印度打车企业)的投资则为五。

对于软银而言,最让其喜闻乐见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打车业务处于单一企业掌控之下。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的企业好像只有滴滴一家,软银也似乎表现出了对滴滴的偏爱,这对于Uber来说稍微有点糟心。

一直以来,软银都在督促 Uber 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市场。今年一月,软银高层 Rajeev Misra 在成为 Uber 董事会成员后不久,曾向媒体表示:“Uber 应减少其在不盈利市场的损失并专注于其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的业务”。

有趣的是,在将东南亚业务出售给 Grab 之前的一个月,Uber 首席执行官 Dara Khosrowshahi 还在表示会继续在该地区进行 “积极投资”。如此看来,Uber 撤出东南亚的确与软银的施压不无关系。

不过,具体到市场运营层面,或许还有另外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