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违约潮如期而至,别让破刚兑成“叶公好龙”

2018-05-29 09:24:3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过去几年,“打破刚兑、去杠杆、促进信用债合理定价”的呼声不绝于耳。而在近来信用事件频发、信用债市场情绪遭受冲击后,一些投资机构陆续开始寄希望于货币政策放松。但在多家券商看来,年初至今,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偏宽松,“违约潮”并非由于狭义流动性缺乏所导致。另外,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无法也不能用来对冲当前的“融资渠道缺口”。

同时,随着近年来中资美元债市场提速扩容,中资美元债的违约也有所发生。尽管如此,由于大量高收益债投资者的存在,不少低评级的中资发行人仍能顺利完成美元债的募集发行。相比之下,境内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风险偏好则过于集中,培养高收益债投资者群体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信用事件的出现、处理也是打破刚兑背景下机构必须面对的”成长的烦恼“。

从离岸市场看高收益债投资

5月27日,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储能源”)公告称,由国储能源全资子公司发行、国储能源担保的美元债未能偿还3.5亿美元本金,目前已经构成实质性违约。几位从事美元债发行与投资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并不是第一只违约的中资美元债,在美元债市场上违约早已是常态。

浦银国际跨境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尹哲对记者表示,当偿付出现困难时,香港的中资美元债发行人通常都不会采取刚性兑付,此前就已经有一些发生违约的公募债,私募债违约则更为常见。

尽管如此,在美元债市场中,不少低评级发行人也能顺利完成募集发行。尹哲介绍称,这类发行人的国内评级往往在AA及以下,国际评级通常在B+以下,按照国际评级的标准是可以被归类到垃圾债范畴的。

“这类发行人在境内即使获得了发行核准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对应的投资人,但是不少这类企业在香港往往能成功发行高收益债,背后的原因在于,境外有一批真正有能力有意愿去买高收益债的投资人。”他称。

相比于境内的投资机构,为什么境外投资者对于高收益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尹哲认为,并不是由于境外投资机构独特的资产处置的能力。相反,一旦债券发生违约后,投资者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司法冻结公司资产,走仲裁或者是诉讼的法律程序,而境外的这些投资人通常不如境内的投资人执行起来更方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