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博物馆脑洞大赛:播放量上亿,“文物戏精”为何成爆款?

2018-05-24 09:07:1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同样在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提出: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的每一次尝试与创新几乎都成为爆款。”同样关注文旅产业发展的投资人徐慧表示。

这背后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博物馆希望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将其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与公众分享,把传统文化的内涵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普及并传递下去,从而培养更多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二是互联网公司希望能有更多IP资源,提升整体内容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可以借助知名博物馆与知名文物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流量,提高竞争门槛。

更为关键的是文化危机、文化内涵的空洞化,也将传统文化推到了文化自信所需的重要资源领域。《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纪录片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8年五一小长假出游报告》显示,“博物馆”相关旅游产品的搜索量同比上升近一倍。

“山水旅游资源越来越少,基本上达到一定饱和状态,在全国著名的且没有开发的自然景区已经很少的情况下,文化旅游的开发才是旅游业下一步的方向。未来,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发展旅游产业,可能是一个康庄大道。”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意见》提出,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在文化方面,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随着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落槌,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势必极大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市场需求,博物馆的探索不仅仅是互联网、高科技平台,背后还有资本以及另一种文创玩法和逻辑。”徐慧表示。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