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家庭医生服务已覆盖5亿人,上门服务不是“必须的”

2018-04-27 09:43:34      参与评论()人

姚弥和他的团队管着2000多名居民。

“1/3是健康人,1/3是有健康高危因素的居民,剩下1/3是有慢病的患者。针对一些行动不便、高龄的居民,比如一些需要创面换药的患者、临终病人、高龄老人,家庭医生团队才提供上门服务,但一年上门次数不超过50次。”姚弥说,要不要提供上门服务需要评估,毕竟上门服务一次要占用1个小时,而且是团队6个人一起去上门,可以带到居民家中的医疗设备、药品非常少,并不利于诊疗的开展。

在公众争论家庭医生该不该上门服务时,姚弥的同学杨明正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他发现患者习惯找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看病,平时有问题也是通过社区的家庭医生服务APP、微信与家庭医生沟通,家庭医生有专用座机用来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只有对少部分没法到门诊、需要护理的患者,才会提供上门服务。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有42万诊疗人次,上门服务仅为1000多人次。吴浩说,居民对家庭医生进家服务期望值高,与我国医疗体系缺少康养护理环节有关。“患者从医院治疗回来,需要大量康复护理,应该有专门机构提供服务,然后再让病人回到社区,现在是直接回到家里,缺少应有的康养服务。”据估算,上门一次的服务成本约为每人286元,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上门服务将越来越贵,许多居民收入水平难以负担。

“国外的全科医学也叫家庭医学,绝大部分全科医生都将成为家庭医生。‘家庭’的含义与全科医学定义、医学模式有关,也与卫生体制有关。如美国以家庭为保险对象,与家庭医生签订协议;也有全家人信任全科医生,聘请其成为家庭首诊负责人。”吴浩说,家庭医生并不是一定要上门提供服务。

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还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医、护士等。这种团队服务模式最初于1967年由美国提出,经过试点论证,发现其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很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

吴浩说,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守门人,是医疗资源配置者。由于分级诊疗机制尚未建立,全科医生手里的资源较少,造成老百姓“有病乱投医”。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让公众多了解全科医生配置医疗资源的特殊地位,以及对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作用。

(原标题 家庭医生管全家(聚焦·走近家庭医生(上)))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