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芯局部崛起

2018-04-26 09:15:1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人才储备刻不容缓

为何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如此,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归结为三大原因:资本不足、人才断层和机制缺乏。他认为,发展芯片产业必须要有国家战略推动、政府支持,并进行企业市场化的运作。现在中国凭借市场、资本和人才即企业家精神的三大因素共同发力,有可能把芯片产业发展起来。

他指出芯片制造的特点是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全球竞争。以英特尔、三星、台积电三巨头看,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亿美元。

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对记者表示,从行业积累来说,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确差距不小。即使是像兆易创新等做得比较好的国内公司基本上都是在2005年之后,更早的是在2000年之后,大部分建立时间也不到20年。而国外如英特尔、TI、AMD基本都有三四十年,甚至更多的历史。技术的积累需要长期的投入,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芯片行业不是一投资马上就能见效的,至少要好多年的时间,八到十年很正常,甚至要二十、三十年。

中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不足,人员短缺。上述地平线芯片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去从事金融和互联网,“即使是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毕业的学生都会转金融或从事互联网。我觉得其实国内最近十几年,挣钱的机会太多了,做芯片很辛苦,但是来钱没那么容易。”

他指出,目前一个普通的芯片设计公司做SoC芯片,大概一个项目需要1000万美元,“一旦市场定位不准,这些钱全部打水漂。”

韩晓敏对记者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芯片等硬件行业有挤出效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半导体专业是台湾最优秀的人就读的专业,而目前大陆最好的学生都在经管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大电子类其实还算好,还是排名靠前的专业,但相对来讲这个行业提供不了有市场竞争力的岗位,面临的就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甚至就是人员短缺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芯片企业来说,大学的优等生并不等于真正的优秀人才。此前,一位集成电路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能够直接上手的,而刚毕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培训,两者相差甚远。

韩晓敏称,在中国从事半导体行业,如果在外企基本上无法从事核心产品,只能做外围的一些产品而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太低,研发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因此,这一行在国内对于高中低人才都不具有吸引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