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卖木材到卖空气,海南养护“绿宝石”收获生态红利

2018-04-24 09:54:3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4月中旬的一天,海南岛西南。在霸王岭林业局东一管理站,一大早5位护林员穿戴整齐,拿着打火、砍刀等工具,分乘3辆摩托车出发。沿着山路车行一段路后,护林员们把车停在路边,徒步进山。

“巡护点近的,中午就回到站里吃饭,下午再出来;远的,就自己带干粮。”护林员梁霞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她负责4280亩山林的巡护,每个月工作22天。工作时,每天都在山上或巡护点。

短短30年间,海南省森林覆盖率从建省之初的31.7%提高到2017年底的62.1%;天然林保护工程(下称“天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8.16%。海岛恢复了热带天然林的原貌,溪流重现潺潺流水。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1987年相比增长了22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5%;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2000万人次和1938万人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6745万。

海南大学一项研究测算,按照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等8个方面14个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海南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已高达2528.3亿元/年,相当于2017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的一半多。

一个护林员管护四千亩山林

在梁霞所在的管理站,按照巡护工作制度的规定,巡护人员至少每两个人一组,在辖区内开展巡逻管护,发现和制止各种毁林、违章用火、非法占用林地、盗猎及偷砍各类林木行为,掌握管护区的林情、山情和社情。

护林员陈美凤则负责3970亩山林的管护。身材瘦小的她今年就要退休了。进山时,陈美凤的两条腿上穿着白色的护套。“山里有很多蚂蟥,如果不穿护套,蚂蟥会钻到衣服里吸血。”

一位护林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海南有一种山蚂蟥,要么在地上跳来跳去,要么吊在树上,人经过时就掉到身上。“山里的蚂蟥平时只有牙签般粗细,吸完血后,有手指那么粗。人被吸血后,伤口流血不止、痛痒,引起局部炎症,囊肿或出血,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东一管理站的护林员们正在骑摩托车进山。摄影/章轲

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东一管理站的护林员们。摄影/章轲

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东一管理站两位女护林员梁霞(左)和陈美凤正在山里巡护。摄影/章轲

与前两位护林员不同,同样穿着林业制服的陈庆,其职责主要是监测长臂猿的活动。他告诉记者,1984年,他参加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组织的长臂猿种群生态研究,从此与长臂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6月,陈庆背着录音、摄像器材在林中寻找长臂猿,听到短短的叫声后,兴冲冲地往下冲,不料被一根藤拌了一下,连人带器材翻了几个跟斗,脚摔断了。他忍着巨痛,背着器材,连跪带爬,用了两个多小时才爬回站点。

如今的陈庆已经是海南动植物方面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参加了省内外科研单位组织的上百个科研项目。有了像陈庆这样的一群人,使得海南长臂猿的数量、食用植物及食性、活动区域等一点点地被了解清楚。

陈庆对记者说,拯救海南长臂猿,也不只是因为它们是人类近亲,基因相似、外形相像、血脉相近,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人类可以获得回溯自身发展历程的助力。更因为长臂猿是海南中部山区的旗舰物种,是雨林精灵、顶端生物、指示物种,对它们的保护,就是对整个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监测数据显示,1980年,海南的黑冠长臂猿只剩下7只,目前已经发展到4群27只。

霸王岭林业局局长吴先明介绍,该林业局始建于1957年,初期主要是为国家生产木材。1994年停止采伐。2000年起,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他告诉记者,霸王岭天保工程区是海南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确保海南省农牧业稳产高产的西部天然屏障。“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建设海南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南省尖峰岭林区的湖光山色。摄影/章轲

在尖峰岭林业局,第一财经记者见到了陈建新、陈宗杰父子。“像我们父子都做护林员的并不多。年轻人还是不愿意来。”陈建新说,他在林区已经干了30多年,5年前开始做护林员。儿子2012年从部队复员后,正好碰上林业局招工。“我觉得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陈建新说。

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陈建新、陈宗杰父子护林员。摄影/章轲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