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虽然中国金融开放已经讨论多时,但具体给出时间表的做法依然远超市场预期。
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最后一天,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宣布了12项中国金融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其中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6项措施,预计到6月30日前将落到实处。
取消银行股比限制,意味着外资行将获得“国民待遇”,由此也引发一些市场隐忧。例如,中国银行业开放这次步子是否迈得“过大过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会否受到冲击或由此引发金融风险?甚至有观点认为,外资银行可能会把中国金融机构未来的增长红利都赚走,“肥水留到外人田”。
一位银行业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目前中国金融开放不是迫于外部压力或是被动选择,而是针对中国经济改革、金融发展现实情况做出的主动选择;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提高金融体系资源分配效率;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还要注意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平衡。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就像一艘巨轮,金融就像水,船大就要在更宽广的水域航行。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要在大江大海才能前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资银行获得“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没有监管,而是中外资的监管标准统一,“国内金融机构很多业务需要资质准入,这样的标准也应同样适用于外资。”
金融开放是内生发展下的自主选择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开放自有一套按照自身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规划的时间表。
早在去年11月9日,外交部表示,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提到:“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在去年12月,银监会官网发布《银监会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通知指出,将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资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活力。
从五大行股改上市,引入外资银行参股,到目前银行业加速对外开放,放宽或取消银行等外资股比限制,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已经从内部改革开放阶段驶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