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券商业开放再加速:外资寻融合,本土迎洗牌

2018-04-13 09:16: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外资券商最大问题仍是商业模式

从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1995年摩根士丹利入股中金公司,组建首家合资券商。此后,国内先后出现过10余家合资券商,但股权转让不断,外方撤资、合资转内资等现象频现。在去年国联证券收购华英证券33%股权、摩根大通转让一创摩根33.3%股权后,国内的合资券商阵营中还包括中金公司、瑞银证券、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高盛高华、中德证券、瑞信方正。

无论是总结合资券商的发展情况,还是预判国内证券业的现状,放开股比限制之后,对于外资来说新的挑战有增无减。

“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如果是在十年前宣布,我们可能会很紧张。因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还是蓝海,在人才、交易模式、金融工具上还有所欠缺。但现在,无论是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还是中国资本市场,都是一片红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相较成熟。就证券公司来看,当前经纪业务费已经很低,投行业务的竞争也很激烈。

“放宽控制权甚至允许100%控股,有利于减少中外资股东之间的摩擦,提升管理效率。但与中资券商相同,外资投行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控制权,而是市场环境不能承载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中信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田良表示。

在田良看来,高盛、摩根和瑞银等国际投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是经过两三百年发展历史的成熟股票市场。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有丰富的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在与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反复博弈中,外资投行创造了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这与中国A股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存在散户化占比高、没有T+0交易制度、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管制、衍生品市场处在萌芽期等特点。国内证券行业的收入趋于同质化,业务结构与美国投行上世纪70年代类似。

田良表示,目前,合资券商在国内普遍持有投行业务牌照,少数拥有经纪业务牌照。因为外汇管制和缺少重资本业务机会,在国内的资本规模相对弱。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对当前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影响有限;外资业务的开展,还需要配合业务牌照和资本管制的放宽,这将是渐进的过程。“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开放经验来看,伴随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外资投资机构准入门槛降低、金融工具日益丰富和完善,外资券商的全球视野、全球化标准化交易和清算系统、产品链的优势将开始显现。”

国内证券业洗牌在所难免

“不管外资来不来,国内证券公司都面临着洗牌。如果外资进入,可能洗牌会来得更激烈一点。”对于扩大开放对国内券商的影响,李迅雷一语概括道。他还表示,外资进入并不会对证券业产生较大冲击,但可能会加速即将到来的行业分化甚至洗牌。未来,国内证券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此外,在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打造国际影响力成为国内券商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