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基金20年丨基金公司如何留住明星基金经理?

2018-04-12 09:25: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公募基金问世20年,发展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专业投资者的沃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投资能手。其间,明星基金经理身价倍增,成了业内争抢的对象,离职情况随之变得司空见惯。

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123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数量为1734位;过去20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较之相差无几,为1702位。其中,基金经理离职潮在2015年的最近一轮牛市期间达到了顶峰。据基金业协会统计,当年基金经理注销率达29.6%,离职率达24.4%,创历史新高。

整体规模与产品数量持续扩张之际遭遇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摆在行业及各家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些年来,各家基金公司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给出了不同答案。

基金经理仍稀缺

基金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治”的地方。成立20年来,产品数量大爆发,倒逼基金经理队伍逐年扩张。据基金业协会披露数据,截至2018年2月28日,现存的公募基金数量为4999只,其中开放式基金4478只,封闭式基金521只。另据Wind统计,3月份有87只基金产品成立,4月至今又有18只产品成立。这就是说,截至目前中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突破了5100只。依据1702位基金经理的“分母”粗略计算,平均一个基金经理约管理着3只基金,即“一拖三”。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基金经理这一群体仍旧是抢手货,业内对其需求仍未达到饱和状态。

正常而言,一个硕士应届毕业生,从助理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进阶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对第一财经称,对于行业研究员这一工种,谈不上就业严峻,但供应端已是人满为患。研究员若能顺利晋升至基金经理或者基金经理助理,后续职业生涯可选择的空间就被打开了,但每一年晋升的比例并不高。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则表示,目前基金行业可能存在一定的马太效益,大公司由于待遇、资源、平台的优势,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对于基金经理的缺口相对较小,更倾向于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来进行内部培养。“白纸更容易接受公司的价值观。曾经有个美国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来应聘我们公司,就因为有多年证券投资经历且对证券市场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见解,就直接被否掉了。”该人士称。

大公司大平台尽管有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天然优势、造血能力强,但由于投研队伍庞大,也成了基金经理离职的主要出口。这些公司旗下的诸多离职员工有去私募基金进行二次创业,也有去同业寻觅更高职级、待遇等。小公司则更容易成为研究员跑步上岗的跳板,在一流大平台需要10年左右的才能完成的磨练周期,可能在小公司只需要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