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私募场外期权接口被掐,“暂时断电”以待更严新规出台

2018-04-12 09:23: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来自证券业协会、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场外期权业务在近年内快速增长,从总量来看,每月名义本金已从2015年的9月的1259.61亿元增长至2017年11月的2398.58亿元。但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监管收紧场外期权风声不断,各大券商开始相继收缩规模。

“最大的规模是中金和中信,今天跟中金的问了下,他们今年已经做了收缩,目前规模也就200亿~300亿。”据上述私募董事长估算,整个场外期权的行业规模名义本金应已缩减至千亿级别。“场外期权对券商的资本金要求高,一共就13家有牌照,很多券商也就几千万规模,做不起来,头部也就中金、中信两家。”他称。

记者通过采访多家私募了解到,场外期权在大中私募中仍属于小众业务。刘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认为尽管目前场外期权的名义本金在千亿规模。但真正涉及的权利金,也就是实际资金往来在200亿~300亿之间,还是相对较小的市场。

但同时他也表示,场外期权在2017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层大力去杠杆后,场外期权被变相利用成为杠杆工具,甚至被配资机构利用成为向散户分拆放杠杆的工具,由此引发了这场暂时断电。

清理违规杠杆

“盈利无限,亏损有限,看准股票,买入看涨期权赚大钱。”在2017年场外期权爆发之后,市场供求两旺,私募成为最大的参与群体,而这之中的投机者则瞄准场外期权的杠杆属性,从买方变中介,以此宣传诱导,向不具备投资资格的散户分拆兜售场外期权。

代持、化整为零是违规私募的主要操作手法,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部分私募公司为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发展代理加盟模式,还有部分则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类同于股票配资的方式,分发份额,将场外期权的门槛降低至百元,杠杆增至5倍以上。除此之外,甚至有第三方平台不惜违法,市场上就曾爆出部分投资者被场外期权平台骗取数十万元的事件。

“监管场外期权的要求,比对场内期权还要高,后者是对个人的资产、模拟交易、知识等情况做要求,但场外期权的合格投资者就是机构,而且基本应该是协会认可的持牌的私募、金融机构或者一些大型企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一类机构。”前述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监管对场外期权投资者有明确规定,但非正规的私募层出不穷。“我们也不清楚他们里面的(产品)结构是什么样的,很多发的产品就是通道。”

场外期权的高杠杆属性本身合理,但当这一属性被过多利用于投资则难逃监管的制裁。

“暂停一方面是要为出台新规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借机会清理违规的业务模式。去杠杆的方向是不变的,场外期权变成配资肯定是违反要求的。”前述阳光私募董事长透露,在日前某监管层会议上,监管明确表示鼓励发展衍生品的方向不变,但一定会加强监管,场外期权也能分拆,最终变成散户的赌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