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徐忠:金融业对外开放没有过度而是不足

2018-04-04 09:15: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第一类属于未能正确认识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些观点认为金融业开放势必会带来金融风险大幅提升,进而导致金融不安全,甚至金融危机。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保持相对较低金融业开放水平,更便于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有利于金融安全。甚至还有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本轮国际金融危机,都是拜中国金融业相对封闭孤立所赐。事实上,对外开放本身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与之相反,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不开放反而更容易造成风险累积,威胁金融稳定。为确保不发生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而采取不开放的政策,不仅会削弱本国金融部门的效率和竞争能力,导致其丧失应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而且会带来金融市场功能的丧失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致使整个经济金融的全球竞争力落后于国际同业。

第二类属于未能正确认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利与弊、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些观点认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弊大于利,本身不符合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律。更有甚者鼓吹阴谋论,指出所谓开放不过是西方国家精心构建的“话语权陷阱”。事实上,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金融业本身就是竞争性行业,需要通过充分竞争来不断提升金融业的效率和活力。某种程度上,扩大对外开放意味着引入新的竞争者和新的竞争机制,市场竞争将更为充分,更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反之,缺乏竞争会滋生懈怠,导致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反而容易产生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模式,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以开放促改革是有效化解金融深层次矛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主动而为的结果。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过程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这本身就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特别是与国际金融市场更紧密的联系将使得货币资本等金融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更大。对此,应正视金融风险的存在,适当的风险暴露就是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使我国金融业在引进中缩小差距、在开放中提高竞争力,进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危机应对处置能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