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气荒”或不再上演,我国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提上日程(2)

2018-03-28 09:20:0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18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有序推进天然气利用,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全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天然气储备调峰体系。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

储气库建设面临挑战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尝试地下储气库建设,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调峰储气库——天津大港大张坨地下储气库。

中石化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与欧美和俄罗斯相比,我国的储气库建设起步晚,并且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受硬件设施限制,中国的地质条件整体构造环境复杂,很难找到优质的浅层枯竭气田作为建库载体,含水层条件也劣于欧美;另一方面,中国的优质、大型建库资源主要位于东北、西南和西北,离消费区较远,且相关的管道系统尚不完善,即使建了地下储气库也很难发挥调峰作用。”该人士说。

他还表示,其次是相关政策措施缺乏可执行性规定,虽然已出台了一系列与储气库相关的政策措施,但不够明确,未对储气库融资、价格调节和运营补贴做出具体可执行的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孔凡群对第一财经表示,加强储气调峰能力建设非常紧迫,建议细化落实有关激励政策,促进商业储气库加快发展。

“目前储气库建设运营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国企承担,同时还存在储气库垫底气进项税难以抵扣等现实问题,增加了储气企业的经营负担。”孔凡群说,他建议进一步细化财税优惠、土地使用、储气价格等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商业储气设施建设运营,加快商业储气设施发展。

此外,要解决天然气季节性供需不足问题,除了储备之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给出的“药方”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多元供应渠道,实现资源来源多样化,做到自产气、进口气,管道气、液化气(LNG),煤层气、页岩气等多气源互补供应,摆脱依赖某一地区单一气源供应的困境;统筹规划消费侧,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还有要尽力“减煤、增油、发展气”,终端消费宜气则气,宜油则油,宜电则电,不要一刀切,同时要发展其他清洁能源。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