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3·15”防范这些金融欺诈,监管教你三大高招(4)

2018-03-16 10:23:3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最终,该行员工向其详细介绍了非法集资手段及其危害,提醒客户谨防上当受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损失。经耐心解释,该客户最终意识到危害并放弃汇款。

工商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管理处处长马旭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账户是电信诈骗的咽喉之一,无论电信诈骗是什么形式,编什么脚本,最终钱要流出去,都要经过银行账户这个载体,所以要与公安部合作,对诈骗涉案账户进行防控,切断资金流转的通道。

以工行为例,目前工行已对所有通过工行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即时筛查,一旦发现电信诈骗涉案账户作为收款账户,通过工行反欺诈平台“工银融安e信”,即可实时预警,弹出风险提示,自动拦截该笔交易。

数据显示,该平台自投产以来累计拦截电信诈骗17.7万笔,为客户避免损失34.35亿元,其中,2017年拦截6.5万笔,为客户避免损失17.55亿元。

为了遏制电信诈骗,针对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302号,从2016年底开始实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国有大行与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和同业机构积极开展大数据合作,完善外部风险信息服务平台。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由于上述平台建设需要大量初始投资成本,以及技术研发能力,目前国内并没有其他银行跟进。山东城商行联盟创新合作部总经理常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行构建的这一套以电信反欺诈为主的大数据,在中小银行的其他领域也有广阔应用合作前景。

福建银监局指出,目前金融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够有效,导致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给个人金融权益造成损害。

银监局提醒,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将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同时,办理金融业务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并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不要轻信不熟悉的他人或中介代办,规范个人身份证等个人证件使用,防止被他人盗用,产生不良后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