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角兽热”下,如何为新经济企业估值?

2018-03-15 09:33:3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今年初,中国掀起了迎接“独角兽”的热潮。过去几年间,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顶着新概念、新IP在资本市场大肆圈钱、扩张的公司。因此,新经济企业背后的估值逻辑和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如何为新经济企业IPO或并购估值,也愈发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难题。

“新经济企业增长快,但波动大、风险大、盈利模式不清晰,很多都是亏损的,也是轻资产模式,尤其像传统的P/E(市盈率)估值法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净利润是负的或波动很大。而现金流折现模型对于尚无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更是难以奏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教授蒋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外,部分行业发展时间短,暂无完整的业内企业生命周期经验,且技术进步加速行业变革,可比公司少,因此难以用“可比估值法”。

眼下,“网红经济”大行其道,当年Papi酱号称3亿的估值引发各界哗然。这类平台或企业主打的就是流量收入和认同收入(即转化率)。那么,这类企业在上市或兼并收购时又将如何估值?

“A股IPO对企业的业绩要求较高,P/E估值法普遍适用,似乎存在23倍P/E的隐形IPO发行上限,如果未来新经济企业甚至独角兽加速登陆A股,也需要用更加互联网化的机制来做估值。”瑞信TMT行业负责人Alain Lam对记者表示。

估值“因人而异”

不论是在上市还是兼并收购时,估值都至关重要。

如果IPO发行价过高,最终或以“破发”收场;就收购而言,将收购价格与净资产相比,最终收购的溢价必然要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资产项下的商誉一旦大幅减值,将极大影响当期利润和净资产。

对新经济科技企业,投行也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采取最合适的估值法。此外,对于例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全条线发展的企业,需要对不同业务(电商平台、云计算)采取不同的估值法,再最终进行加总。

其实,P/E估值法仍是海外IT公司的主要估值方法,不过这仅仅是针对一些成熟企业,这些企业的业务已进入稳定阶段,未来成长性更多体现在业绩增速上。谷歌、苹果、甲骨文、腾讯、网易、新浪等多数主流科技巨头均采用P/E估值法,估值范围为15-30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