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张朝阳:十年前我是个利己主义者,现在重新出发 | 人物(2)

2018-02-28 09:35:3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一年,来到硅谷的王志东结识了风险投资人冯波,继而认识了姜丰年。1998年,四通利方和姜丰年的华渊合并,于是有了新浪。

同一年的10月31日,张朝阳31岁生日,这一天北京下雪。飞机从美国刚落地北京,张朝阳感到一丝寒意。一年后,拿着首笔17万融资的张朝阳,在北京万泉庄园一个不到24平米的出租屋里吃着盒饭开始创业,1996年创立爱特信,1998年推出搜狐网。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大佬,张朝阳享受过荣光时刻,早早就跳到了互联网舞台中央,也熬过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带来的狼狈。

他给自己1995年底回国到2003年的这几年打了9分,“那是一段非常勤奋工作的时间”。

创业初,张朝阳曾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思索自己到底是做技术提供者还是做信息提供者,他还曾考虑过做防火墙软件,或是为本地企业做网页设计。

后来他读到一本书:《互联网的第一个1000天》,里面介绍雅虎模式,把链接进行导航,“这不就是我们在做的吗?”张朝阳想,他跑去美国和创办雅虎的杨致远见了一面,搜狐确立了门户模式。

在那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天使轮、A轮是什么的年代,经常往返于中国和美国的张朝阳已经开始了他的融资路,但那时,美国的风险投资人并不信任远在中国的创业者。

张朝阳对记者回忆,自己曾在美国大街上的公用电话亭排队给投资人打电话,还有投资人希望他能把商业计划发展得更好,直接把他赶出了办公室,甚至还串通另一个投资人也别投搜狐。

1998年2月25日,搜狐在中国大饭店地下一层花了8万块钱开了第一场发布会,这其实也是个广告推介会,就是为了有现金流活下去。

但在当时的年轻人眼里,张朝阳被当做摇滚明星般对待。有一次他去四川大学演讲,眼前一片黑压压的学生,张朝阳其实正忧心忡忡地为搜狐寻找盈利模式——“上一轮融资都快花完了,如果现场每个人能给我一块钱,我突然能有好几千块钱。什么时候能够收费啊?”

初创搜狐那几年,融资和董事会的斗争这两件事,几乎占了张朝阳一半精力。一度,西方董事会频繁对搜狐业务发展指手画脚,并开始质疑张朝阳。特别是第一波互联网泡沫来临时,“创始人在公司上市之后应该被赶走”几乎成了当时的趋势,包括新浪“教父”王志东出局,网易董事会一度也曾解除过丁磊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搜狐也经历了“一美元保卫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