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信息流,下一场科技巨头战争的导火索(2)

2018-02-01 09:31:5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但市场并不会萎缩。电通安吉斯预测,2018年,中国仍将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广告市场,对新增广告总额的贡献值预计将达46亿美元(占比22.8%)。中国广告市场预计将增长5.4%,支出总额将达到6075亿人民币,占全球广告支出的 15.2%。

对技术的挑战

“过去传统的搜索是人在找信息,现在要逐渐演进到信息找人。人在没有主动表达他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够猜出来这是他喜欢的,这是他需要的信息。”在百度推出信息流产品后不久,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信里就曾这样表态。

2018年,中国数字媒体广告支出预计将增长15.9%,占总体广告支出的60%,达到3659亿人民币。BAT依旧占据数字媒体广告总支出的主导份额,达到64.1%。如何尽快地实现信息找人成为了下一个突破口。

“我做了个比较,在家和在学校不同的场景,今日头条推送给我的内容不一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陈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提到信息流,他更喜欢从筛选特定用户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过程可以被概括为数据采集,多账号检测,后台统一认证,然后通过算法筛选分发给合适的人群。在优化算法的环节,越大的平台越具备规模优势。

“不过也不是特征越多越好,有时过多的特征会误导,导致结果变差。在学术界,我们也会去掉一些特征。对特征的标注,或者说用户分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种多维度的刻画在陈阳和他的学生的研究中也有体现,即用循环神经网络和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适合处理和预测时间序列中间隔和延迟相对较长的重要事件)来查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恶意用户检测。“不仅仅是对恶意用户,水军等进行判定,另外,也意味着可以查找具有某些特征的用户。”陈阳说。

对科技公司而言,通过联合账户登录,或者是其他的获取数据手段,就可以对用户进行多维度的画像。“媒体会有自己的标签体系,在日常的推送中就会对用户行为打上标签,如果充足和丰富,就可以和广告主的要求进行‘碰撞’,就会减少广告资源的浪费。” 秒针营销科学院秘书长汤璇告诉记者。在广告业内,今日头条、微博等早已被划入到了媒体的范围。

“互联网流量红利快要过去了,广告容量是有一定边界的,媒体需要有创新。”汤璇提到,信息流广告作为较新的模式可以通过四个维度衡量效果,包括可见性(比如对曝光时间有所限制)、对异常流量的监控、品牌安全的保证和触达目标用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