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还记得“仿制药代购第一人”吗?他们仍在暴利和法律边缘游走(2)

2018-01-18 09:30:5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此后,客户数量呈直线增长。“8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做成了几十单生意,我和股东们的后顾之忧可以说完全解除了。”杨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每个月发3个旅行团,每个团三四十人,“我们租一辆大巴车,很壮观,跟上港足球队似的。”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杨晨又陆续在北京、吉林等地设立办事处。一年以后,杨晨的公司就赚到了近1000万的净利润,并拿到了一笔1200万的融资,公司估值过亿。

“人工带回的方式是最安全的”

尽管国内大批患者存在真实需求,但中介机构想要把需求转化为一门生意,需要小心翼翼避开法律红线。

早年,“抗癌代购第一人”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廉价抗癌药品,被检察机关以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尽管后来检察机关对陆勇不予起诉,但该案件清晰地提醒着中介机构不可逾越红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依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杨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不踩到法律红线,康安途等海外医疗中介只为患者搭建购药渠道,收取服务费,而药品交易直接在患者和国外医院之间进行,中介机构不经手药和药费。

春雨国际CEO熊娟则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为了防范法律风险,机构一般会建议丙肝患者出国购药,如果是通过远程问诊方式,通常的做法是给病人的直系亲属一份委托函,由亲属凭处方在国外买药,人工带回,而这些后续的药品买卖环节都跟中介没有关系。

“人工带回的方式是最安全和最合规的。”熊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目前的海关规定,患者凭处方,可以携带合理数量的自用药过关。

小心翼翼地不触碰法律红线外,仍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困扰中介机构。杨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病人出国买药一般会“照着极限买”,但当出现耐药、换药等情况时,药品却不能在国内进行二次销售。

“一次,一个丙肝患者买了两个疗程的药,结果吃了一个疗程就好了,剩下一个疗程的药死活要退给我们。”杨晨感到困扰,收了病人的药,可能涉嫌违法,不收,又要面临病人的各种“威胁”。无奈之下,他只好自掏腰包和病人“私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