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宜家已经革了自己的命,年轻人不再独爱北欧风(2)

2017-12-29 16:13:4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新中产的“新”,实质上是指消费理念的新,新审美、新消费、新链接。拥有成熟审美体系的年轻消费者,不愿意为需求买单,更愿意为喜欢和兴趣买单,且与产品关联的方式更加多元。

在好好住的一份往期热门推荐中,排在配色第一位的是“暗调空间”,“黑暗势力”的拥护者偏爱用沉稳暗色营造静谧的私人空间,这显然与中国人素来推崇的视野开阔、采光明亮相冲突。文章用以举例的是“小鲜肉”井柏然的家,大面积使用明度很低的水泥色和鸭嘴绿,曾在网上收获不少称赞。

李茜时常会留心身边的好设计。她的新家靠近上海影城,拐几个弯在幸福里就有一家造作,一楼两个店面,二楼是大家居空间的展示。这个2015年7月才交付第一件作品8点椅的年轻平台,2017年的合作名单中已经出现了W酒店、耐克、Vogue这些大腕。

相比成本高昂的线下店铺,互联网仍是家居设计领域的自留地,潜力巨大。好好住APP有700万用户,聚集了大量对家居设计有兴趣、有需求、有资金的80后、90后。其创始人冯驌告诉媒体,“过去在中国,家居不算是一种消费,这个词更多等同于装修,而现在,人们对软装的重视度大大提升,它成了家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家居才可以算作是一种消费。”

告别标签化

上海最热的8月,宜家在西岸艺术中心展示了5个主题家居空间,并邀请衡山和集创意总监令狐磊设计了一间“黑房间”,“把大家熟悉的客厅转型成一个凝聚、宁静而复合的‘生活间’”,李茜朋友圈的留言都类似,“很不宜家”。

这几年媒体谈论消费升级,总少不了对宜家的质疑。这个1998年在上海徐汇开出第一家商场的瑞典巨头,多年来启蒙着中国消费者对家居空间的认知和对创意设计的想象,明年它将迎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第20个年头。

宜家被消费转型中的年轻一代抛弃了吗?至少,李茜认为还没有。“宜家的普通款有点腻了,太基本了,但一些限定款、合作款还是有亮点的。”她有次想要买个小茶几,在宜家的官网逛逛,竟看中了一个非常合眼的小花瓶,限量合作款100多块钱。她觉得淘到了宝,“宜家的价格,手工艺的品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