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马拉松赛事再掘金(2)

2017-12-18 13:40:0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陶云峰指出,相较于城市平面马拉松,垂马不需要封路和清场,举办场所一般都是CBD,里面的人员素质以及软硬件设施则相对较为理想。

在中国,目前大多数赛事运营方的收入依旧还是以广告赞助为主。此前智美创始人任文就曾透露称,原来集团90%以上的收入是赞助费,但是从2016年开始,报名费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增长,因为赛事规模起来了。

“从盈利模式上来讲,我们着重了几块儿,一个是商务开发,主要就是赞助商;第二块儿主要是报名费;第三个就是周边延伸产品,比如我们做过一些卡通玩具、文化衫等等。”不过,陶云峰承认,目前最主要的依旧是靠赞助商,“但实际上IP这一块儿才是最有潜力的。海外的赛事都是靠IP来盈利的。报名费和门票没有多少钱的。”陶云峰透露,今后随着比赛的发展,还会让比赛更加标准化,流程更加清晰。“依托比赛,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延伸,比如会有训练营、梯客(对于垂马爱好者的昵称)培训等线下的活动,还能合作开发周边产品。”他的设想是垂马最终需要落到运动社群的建设,“就拿CBD里的人群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很爱玩、很爱秀的,很想把自己生活中的精彩展现出来。这样的一个人群是重度垂直的,非常有挖掘潜力,商家也会认同这件事。”

跑步装备预热

陶云峰的设想不错,但按照目前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发展路径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培养。

此外,虽然这个市场巨大,但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新晋者的进入,厮杀白热化。比如万达这样的“土豪”就带着资本杀进了马拉松市场。

今年4月,万达集团与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WMM)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集团宣布,未来10年,万达将在亚太地区举办三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万达方面称,三个赛事中,在中国的一站赛事,将成为首个在发达国家之外举办的大满贯赛事,将填补中国马拉松运动缺乏世界顶级赛事的空白。

而好消息则是,这一运动带动了相关体育消费品公司的销售。

“美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超过700场,能完赛全马的人数大概是中国的7~8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运动市场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巨大。”尼尔森中国区体育产业研究副总裁张霖称。

任文此前透露过一个数据称,中国的马拉松主要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装备是大头,这个和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美国一个人花100块钱在马拉松上,其中30%是装备,70%用于参赛、培训、健康饮食等体育服务的消费。中国正好是倒的,其中70%用于装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