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访“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潘刚: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

2017-12-12 09:04:2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硅谷之行,高科技公司连食堂都充盈着创新的“味道”,这让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印象深刻。

谷歌食堂的菜单仿佛永远在更新,他们的厨师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菜品研发上,因为谷歌相信“只有温暖了程序员们的胃,才能孕育出改变世界的创意”;号称“我们的竞争力就是员工餐厅”的领英(Linkedin),不仅提供了中餐、印度饭等多元特色饮食,还布置了轻松舒适的空间让员工小憩。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参访谷歌食堂

这是2016年潘刚带领伊利高管团队开启“标杆之旅”的意外发现。在潘刚看来,对标是行为,收获的是智慧、是经验,归根到底是精神。

每一年,潘刚都会带着伊利的高管们去全球顶级企业对标,前几年他们更多聚焦在传统企业:在精益管理上让人叹为观止的丰田,对种类繁多的细小零件实现精细制造的波音。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涌现,潘刚的目光开始转向那些高科技公司:谷歌、Facebook、领英……这些公司的创新理念和模式,或许能为伊利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此时的伊利,就像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一样,步入了快速奔跑的轨道:它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乳业8强,也蝉联了亚洲乳业第一的宝座。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即使是全球乳企排名第一、二位的雀巢和达能,也无法实现这样的收益水平。

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做到。快消品增长到一定阶段就会碰到“天花板”,利润也很难做高。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又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潘刚的回答是:“不创新,无未来”。

潘刚认为,作为管理者,既要着眼长远,明确战略方向;也要重视细节,做好精确管理,他将此比喻为“左眼是‘望远镜’,右眼是‘显微镜’”,那么如何保证“望远镜”看得更远,目标准确度更高呢?

早在2003年的时候,潘刚就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他带队考察了全球各种生产设备、高科技企业——比如德国的机械手公司,瑞典的加工设备企业,日本的库房设计公司。2005年,伊利最终建成了一个集合各个国家最先进技术的智能工厂,拥有机器人生产车间、智能仓储系统等,这些技术现在看起来仍然没有过时。

关键词:伊利潘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