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迈克尔•莱维特:科学发现的第三条道路 | 人物(3)

2017-11-28 09:02:1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1970年,瓦谢尔在完成博士学位之后,抵达了卡普拉斯在美国的实验室。他也带来了与莱维特共同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在那里,他们开发了一套新的计算机程序。1972年,他们公布了这项最新的方法,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就这样,他们在两者之间打开了一扇门,将牛顿和他的苹果、薛定谔与他的猫相互结合在了一起。

经过在哈佛大学为期两年的深造,瓦谢尔与莱维特重新会合。他们希望开发出一款程序,可用来研究酶类,以及主导和简化鲜活有机体化学过程的蛋白质。

“正是酶类之间的相互合作让生命成为可能,它们几乎控制着生命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如果想了解生命,就需要了解酶类。”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模拟酶类反应,他们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着手研究。但几年后莱维特完成博士后培训后回到了剑桥,两人又在剑桥会合。直到1976年,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发表了全球首个酶类反应计算机模型。

自此,在模拟化学反应时,规模已不再是问题。现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试验,更深入地了解整个化学的过程。卡普拉斯、莱维特和瓦谢尔所发明的多尺度模型的意义在于其具有普遍性,可用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化学过程,从生命分子到工业化学过程等。科学家们还可以以此优化太阳能电池、机动车的燃料,甚至药品等。

承认自己的“无知”

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谈到他的梦想时说:“在分子层面上模拟鲜活有机体,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想法。虽然我们所开发的计算机模型已经足够强大,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我们的知识还需时间来决定。”

莱维特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他承认世界上很多问题是应该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解决方案对于人类而言是未知的。“很多时候,你说你不知道,那就对了,如果你知道,很有可能是错的。”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莱维特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针对人体产生蛋白质机制的研究计算方法。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把对人体微小结构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大脑机制的研究中,比如研究人是如何走路、思考的,甚至应用到城市规划的研究,比如城市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些问题都无法通过纯粹的数学量化得到解决方案,但是运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就能帮助决策者做决定。比如上海应该在哪里新修一条道路,在哪里需要封闭一条道路。”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都是非常难的问题,使用计算机的好处是让人更加聪明,比如我带着手机会比我不带手机更聪明,我认为计算机会让人的智慧得到提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