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做好事”到“做得好” CSR任重道远(2)

2017-11-22 09:18:1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截至统计时间的八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但增速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2016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重视程度的减弱,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持续增长但增速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有人会认为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企业合规,这跟你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最基础的法律要求。第二个就是企业慈善,讲的是舆论诉求,是他律,当我们发现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这个压力可能来自于公众,有的时候甚至是道德绑架。第三个是企业治理,他们会慢慢觉得我开始想要为社会做点事情,这不来源于任何人给他的压力,其实是自发,这是自律。”谭亚幸说。

公益品牌与商业品牌结合

随着企业对CSR的诉求开始萌芽,公益组织也在寻找方法让公益的品牌和商业的品牌结合。但是,为什么支持的好多项目都选择去山沟里支教,为什么都要去偏远的地方?

这或许与人们的偏见有关。在TED 的公开课里有一期《重新思考慈善事业》。主讲人Dan Pallotta 是一名为慈善事业筹款的活动家,他在这个视频提到了过去若干年都认为是合理,但今天重新审视却不尽然的现象——针对慈善事业和营利性公司的双重标准。

Dan提到了公益组织,或者说非营利组织属于被隔离的状态,遭遇着薪酬歧视(NGO机构人员的薪酬被要求非常低)、广告和营销的歧视(营利性部门砸钱理所当然,但非营利组织不应该)等问题。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嘉宾指出一个听起来并不乐观的事实。“大量的项目不是为受助者设计的,是为支付的人去设计的,很多人支教目的并不是真心能够帮到对方,而是很微妙的,不太能传达的意思。”

对于参与者而言,这些微妙的心理可能是参加一次旅游,可能是通过对比平衡心理落差。然而,如果项目设计满足的是去支教的人的需求,而不是孩子,如果不能给孩子们带来变化和成长,支教变成了自我满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品牌到底给你的机构带来了什么?对商业公司来说,你砸下去的钱到底有成果吗?企业每年花很多钱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些钱去哪里了,有效果吗,公众知道吗,对它的主品牌有影响吗?” 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以一段连续发问带来了企业CSR品牌与商业品牌关系的思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