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500亿票房之后,中国电影如何良性循环(2)

2017-11-22 09:18: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强心针带来的便是大量资本的涌入,曾有上市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单是2009年,涌入影视行业的热钱就高达200亿元。

随后,影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千家影业公司制作的 526部电影在2010年创造了101.72亿元的总票房,比2009年增长64%。

加之2010年以来多项政策出台,影视产业因此成为最吸引资本的细分领域。

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突破200亿元;2015年9月5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年度突破300亿元;2015年12月3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年度突破400亿元。

5年的时间,涌入中国电影产业的大佬从能源富豪变为互联网富豪,这些富豪占据着福布斯排行榜醒目位置,与此同时,与影视相关的基金多达100只,募集资金上千亿,资本市场的玩法也是多种多样,行业内外并购收购案例层出不穷,项目涉及电影产业的全产业链以及泛娱乐业的搭建。

“这几年就像是淘金时代,好像什么人都能做导演,什么人都能玩电影,票房几百亿了,烂片也多了,电影像是失去它本身的尊严,有钱人玩一玩,没钱人骂一骂,投机分子骗一骗,30%的增速看似好热闹,可造成的结果呢?”几位资深的制片人说。

互联网时代的纠结

结果就是2016年,中国电影增速放缓。

2016年,应该有两个信息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当年票房为457亿元,与年初预期的600亿元差了143亿元,这一差距让“票补”的秘密浮出水面。

“票补”本是电子购票平台的营销手段。也就是在每部电影上映之前,发行方(片方)和影院会商定最低票价,一般在30元到40元之间。

一般而言,片方和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主要用在电影上映前3天的预售中,前3天的票房表现对后续排片率和影片整体走势至关重要,这也是在线票务平台成为电影交锋的主战场的重要原因。

“票补的比例并不高,但却是撬起票房的关键所在。”一家票务平台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也是BAT进入电影行业一两年争抢的宝坻。

其实,几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电影发展最高潮时闯入的初衷是在电影制作、宣发、投资的过程中,打通线上线下互动,但相较于拥有明星、导演、制作团队及院线的“传统”电影传媒综合类企业,互联网公司很难成为具体项目的主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