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邮消费金融余红永:消费金融监管在路上,讲规矩是为了走得更远(3)

2017-11-21 09:20:1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消费金融也是金融科技高度应用的领域,从获客到风控,都应用了很多新技术,除常用的人脸识别、活体检测、OCR识别等之外,中邮更多地应用了包括自身、大股东以及第三方的大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自主建模、确定风控模型,对客户精准画像、识别客户、精准获客。10月26日,中邮消费与邮政集团合作建立了首个客户数据资源整合利用项目“数据实验室”项目宣布启动,借助大数据为客户精准画像。

“我们的主要客群来自城市、城镇,甚至更多是三四线城市,或是县域的蓝领人士、工薪阶层以及自雇人士,包括下一步我们要触及的广大农村消费群体,而邮政集团长期服务的对象就是这些人。”余红永说。

与庞大的互联网草根消费金融军团相比,这种轻而易举的“风控”+“获客”式的合作令同行羡慕。余红永认为,事实上,与非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相比,持牌系无论是在资金成本,还是风控运营和金融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监管日渐趋严的情况下,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合规健康发展是大势所趋。

此前,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滋生了不少欺诈和黑产,暴露出金融犯罪、套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行业难题,如现金贷市场冒出的高利贷、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乱象。部分平台片面夸大低门槛、零首付、免抵押,而刻意掩饰高利率、高违约金、高手续费等属性,误导很多不成熟的消费人群借贷。同时,在征信缺失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实际并未真正覆盖到有实际需要的借款人群,随即形成催收行业,引致违约风险的升级甚至变质。

如今,强监管态势正在路上,11月初,宁波、重庆等地已经分别着手关停涉及利率过高和暴力催讨问题而被投诉较多的现金贷公司,并针对网络小贷公司下发自查通知。

余红永认为,不要把监管理解为打压,监管实质是服务,管得深也是爱得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讲规矩,一个行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不稳、跑得太快、火气太盛,就容易出事、栽跟斗。”他说。

余红永同时认为,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所以,无论是持牌机构还是非持牌机构,都应该加强行业合作,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不同数据资源部门间和企业间的“信息孤岛”格局,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将信用记录纳入户籍改革的制度体系,严厉打击消费金融诈骗和恶意讨债行为,建设金融业统一的征信平台和良好的司法环境。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