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李迅雷:被误读的“消费主导经济”(2)

2017-11-15 09:29: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泰研究所王晓东供图

(样本数:180个国家/地区,中位数口径,红色的为中国的数值 蓝色的为全球平均值)

以2014年为例,当年中国的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是46%,同期美国为19%、德国19%、日本21%、韩国29%、中国香港24%、俄罗斯20%、印度32%、巴西20%。由此可见,中国的投资占比大约超过发达国家一倍,同时也远高于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际上,统计全球126个有效样本,发现2011~2015年资本形成对GDP的平均贡献为22.2%,中国的这一占比是全球平均的两倍。

如果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做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从1992年的不到30%,到2006年已提高至50%,继2015年之后,2016年该比例仍然高居8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研究所王晓东供图

2016 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接近60万亿元,但资本形成总额只有31万亿元,由此可见,中国的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大约是资本形成占比的两倍,说明投资效率在明显下降,因此,不能因投资效率的下降而认为中国已转变成消费拉动型经济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研究所盛旭供图

此外,2015年以后非民间(主要是政府和国企)投资逐步上升,从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5%提高到今年第三季度的40%;而美国和欧元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其中,美国政府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欧元区不到15%,日本为23%。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为了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采取了逆周期的投资政策,扩大广义财政赤字规模,重点是增加基建投资规模。2016年,中国的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与2009~2010年为应对次贷危机时的基建投资占比相差无几。这也说明我国经济依赖投资拉动的模式并没有改变。

消费升级的真相是什么

不少学者喜欢将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作为消费升级的理由,他们可能忽视了两点:一是8000美元是现价美元,不能与上世纪发达经济体按当时美元计算的人均GDP水平作简单类比。二是中国GDP中所含的居民收入份额低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

如有人认为,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接近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以及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韩国。这显然忽视了不同年代货币的含金量。如上世纪70年代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7000多美元,如今则提高到12600多美元。

中国人均GDP在2015年达到8000美元,2015年美国人均GDP为5.6万美元,若以2015年美元不变价计算,则美国早在1935年就达到了8000美元;日本2015年的人均GDP为3.4万美元,若以2015年美元不变价计算,则1968年时日本就达到8000美元;中国台湾地区2015年是2.2万美元,1986年时达到8000美元。

中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美元不变价(1930~2016年)

关键词:消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