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发达经济体量宽政策终结的背后(2)

2017-10-30 09:40:4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而新兴市场国家方面,得益于美元由强转弱的出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表现也在今年出现反转,由降转升,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加,市场情绪转为乐观。IMF预测今明两年,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分别为4.6%和4.9%,仍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其中,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增长贡献显著,而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预期也均被IMF上调。

在笔者看来,全球经济恢复主要归功于危机以来各国相继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危机以来,各国几乎把货币政策应用到了极致,如量化放松、负利率等创新不断打破原有理论框架。从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如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比金融危机前扩大5倍,欧央行扩大3.7倍,日本央行扩大4.5倍(图2),均证明了这一说法。

而如今增长恢复也促使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如美联储已于2015年12月开启历史性加息,至今已经加息四次,并于今年10月启动缩表进程。欧央行也于10月26日决定从2018年1月开始将当前每月6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缩减至300亿欧元,说明欧元区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代正在终结。而日本央行虽未提退出宽松政策,但实际上,也在操作中减少了央行购债规模,加之此前已传出日本央行已经开始讨论宽松政策退出机制。这显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未来逐步收紧将是基本方向。

收入差距、社会割裂削弱领导力

尽管经济向好,非常规政策逐步退出,但笔者并不认为危机已然终结。相反,近年来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出、发达国家政治领导力下降的事实,在笔者看来,显示了宽松政策治标非治本的困境。

以美国为例,可以看到,当前美国房价已经回到危机以前的水平,2012年~2016年美国标准普尔/CS房价指数年复合增长达到6.6%;道琼斯指数也已突破23000点,创历史新高。然而,相比之下,美国工人实际工资近30年来增长几乎停止,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报告,1973年至2016年,剔除通胀因素,美国工人实际收入年均增长仅0.2个百分点。而资产价格的攀升则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同时加剧了社会普通民众的不满,进而演化成政治上的黑天鹅事件,如毫无从政经验又缺少政治家担当的特朗普最终胜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