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米拉中国鲍杰:无人驾驶商用或略晚于汽车电气化和智能互联(2)

2017-10-16 09:26: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汽车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鲍杰告诉记者,在拥抱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积极性面前,中国车企都不甘人后,短短三四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希望借助上述“四化”趋势,抢占风口的新造车企业也层出不穷。他透露,目前和米拉在上述新趋势领域进行合作的不仅限于传统车企,还包括新的造车公司。这让米拉在过去6年间,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60%。“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米拉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有望晋级第一”。鲍杰说。

鉴于此,米拉正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工程技术能力。不仅派驻原就职于总部的英国专家到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几年里不断的招募工程师队伍,以支持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CAV)和车辆生存性能的业务需求的增长。并且计划在实际驾驶排放、功能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方面扩大本土的工程专家团队。在过去的一年,米拉中国的员工数增长了50%。

“在无人驾驶领域,英国和美国硅谷的研发走在前面,但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这里一定是无人驾驶应用最广的市场。”鲍杰在此前的“中英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

不过,相较于电气化和智能互联,鲍杰认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可能相对较晚,要等到2030年前后,在2020-2025年左右,可能会在有限的、特定的区域、场所投入。

一方面,现在做的无人驾驶的整车测试以及验证,都必须基于实际路况上面的表现,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但事实上,从特斯拉和谷歌经验来讲,通过物理技术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应用场景。按照业内估计,一辆车的测试历程要达到10亿英里,才能穷尽所有的应用场景,所以目前,必须结合仿真等较为革命性的技术,才能满足测试的要求。

同时,鲍杰还提到了安全以及产业链角色定位,他认为自动驾驶已经是一个参与者非常多的生态系统,有整车企业、有安全供应商、软件公司、高精地图公司、关键感知零部件供应商等,大家都参与在本来已经非常复杂,又高风险的系统里,如何来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还能通力协作,集中资源,挑战非常大。什么时候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什么时候无人驾驶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