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阿里转向:马云的技术观念与云蓝图(3)

2017-10-13 10:26: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阿里云副总裁李津在云栖大会上称,中国的智能硬件(比如小米手机在印度)和软件服务(比如UC浏览器在东南亚)现在已经覆盖到广泛的东南亚用户,这些企业很多是阿里云的客户,客户的海外布局方向也是阿里云的方向,云计算应该做更前瞻性的市场开拓。

据阿里巴巴2017年二季度财报数据,阿里云目前的付费用户数为100万,上一季度是87万,环比增长15%。按照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说法,中国500强企业已有三分之一在用阿里云的服务,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渗透到各个产业,成为企业转型绕不开的基础工具,未来不存在哪类企业与云计算是隔绝的。也就是说,未来所有企业都可能“上云”。

阿里云的发展过程也在顺应这个趋势,从8年前刚成立时主要服务于中小开发者市场,后逐渐拓展到企业级市场、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这个转型方向已经十分清晰。这也直接带动了阿里云营收的快速增长,与很多行业类似,阿里云的营收也符合二八定律,即占少数的政府、大企业等大客户贡献了多数营收。

在这一过程中,阿里云也在由最初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向更全面的软硬件服务商转型。与AWS类似,阿里云官网上的“云市场”正在形成像苹果AppStore的生态效应,企业可以在上面找到覆盖Issa、SaaS以及中间层的多元服务项目,并在线完成交付。

结合此前西门子的数字化工厂的工控软件,以及为企业提供ERP等软件的SAP等SaaS厂商纷纷入驻阿里的云市场,表明一个趋势,当传统IT厂商所服务的客户纷纷上云后,传统IT厂商也随着客户的脚步推出云版本的服务。

从这次云栖大会连续发布多个新产品与服务看,阿里云正在加速完善这个云市场的丰富度,就像苹果商店对用户的吸附效应。从大会前夕发布新一代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到大会上亮相的神龙云服务器等,这背后反映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阿里云在加大从端到端、软硬件一体化的自研能力。

原因仍要从最本质的客户需求出发。自研产品与服务相互之间更容易解决兼容性和延展性等问题,由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客户对云的需求五花八门,自研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会提供更佳个性化的服务。

这就像最早摒弃IOE(指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EMC存储)的谷歌、Facebook等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公司一样,自己定制X86通用服务器和自研各类开源数据库,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要追求更个性化地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从以前单纯去买计算机、服务器,到后来的买“计算”,硬件载体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胡晓明现在可以自信地说“阿里云在国内没有对手”,在国外与AWS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在快速变化的企业级云市场中,阿里云面对的真正挑战应该是客户本身,而非同行。拓展到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角度看,那些越是提供整齐划一的产品与服务的公司,面前的路一般会越来越窄;相反,强调个性化、看重定制的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