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自来水站上智能生产风口 上万水厂等待无人值守(2)

2017-09-20 21:52:0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首创股份(600008.SH)是目前国内最大、运营区域最广的水务上市公司,水务处理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过近年来不断发展,截至2015 年底,该公司已经在北京、深圳、湖南、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市控股和参股水务项目超过40 个,拥有供水、污水处理合计超过1900 万吨/日的水处理能力,服务人口总数超过4000 万人。

2013~2015年,首创股份自来水生产销售的毛利率从22%增加至28%。

北控水务(00371.HK)截至今年6月底,拥有61座自来水厂。每日运作总设计能力约为589万吨,其自来水厂分布于贵州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内蒙古自治区。

2014~2016年,北控水务供水业务的毛利率从33%增加至约41%,今年第一季度稍有回落,毛利率为39%。

水务行业人士说,水务公司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浪费了不少使自己领先行业发展的机会。

清源华衍的大股东是港资的中华煤气,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的水务行业,这家港资背景的公司算是另类,要站住脚,必须有所作为。

2012年住建部发文,智慧水务算是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在此之前,清源华衍已开始智慧水务的探索,出发点之一是希望实现自来水生产的绝对可靠。断水,是非常大的社会事件,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抢水等社会动荡,政府对水务公司的生产要求是绝对可靠,不能有一点闪失。

生产中只要有人参与,就可能出现疏忽,而且没有人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黄坚的看法是机器可以,特别是具有简单重复特性的自来水生产,自来水的生产实现闭环运作,可以将人的失误几率尽可能降到最低水平,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

国内自来水厂数以千计,污水处理企业数量更为庞大,两者相加,全国水厂总数估计上万家,多位水务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实现整体智能化生产、无人值守的水厂并不多,10%都不到,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供市场领先者开拓。

水损率居高不下

自来水从水厂生产出来,需要经过管线运输,漏损这一问题全世界都无法避免。

世界银行此前统计的数据称,在自来水管网输送系统中,每天泄漏4500万立方米的饮用水,而这些水足够养活2亿人口。

格兰富集团副总裁Kim Nohr Skibsted介绍,伦敦、布达佩斯等历史较长的城市,水损率达到40%。

在中国,由传统改制形成的水务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体制缺乏企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对城市水务的服务功能认识不到位,缺乏改善服务水平的投入和能力,管网老化,管材质量差,质量不过关,建设标准低,缺乏维护等因素导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超过15%,业内人士介绍,有的西部地区水损率达到70%。

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称,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水损率要实现12%以内的目标,难度非常大。

首创股份和北控水务作为水务行业的龙头公司,公开文件显示,2015年首创股份供水业务产销差率(等同于水损率)达到16.36%;北控水务2015年到今年第一季度,管网漏损率一直是24%,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智慧水务可以帮助降低水损率。首创股份已通过投资设立北京华展汇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启动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同时通过参股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探索标准化水厂建设、搭建智慧运营平台。

自来水要进入千家万户,需要水泵接力,将水从低处抽送到高处,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Kim Nohr Skibsted说,未来的供水系统应该是智能化的系统,水泵和管线上装有传感器和发射器,每个水泵之间都可以相互通信。当漏水发生时,管线和水泵上的传感器可以通过电信商的基站向水务公司中控室发出信号,可以更快确定漏水点进行维修。

在自来水物联网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供水的柔性调度,这可以有效省电和省水。

常规水泵,即便在没有用水需求的时候,一周7天,每天24小时,10台水泵中有9台水泵仍然全速运转,产生足够大的水压,将水送至千家万户。这种供水方式,第一是浪费能源,自来水生产给水,主要成本一块是电费,清源华衍在苏州工业园区有2个自来水厂,2个污水处理厂,每年用掉的电费共5000万~6000万元。据统计,全球有10%的电力用于水泵运转,中国15%的电力用于水泵运转。

如果使用智能的按需供水系统,运用高效节能水泵,格兰富预计每年节省的能源可以用于10亿人的居民用电。

水泵不区分用水需求的有无和高低,持续全速运转,第二个不良结果是自来水的大量损失。如果管道有破损,在未探明破损处的情况下,供水管道压力越大,漏水越多。

智能水泵是在水泵上装上感应器和发射器,感应器感知并记录水需求端的变化,将数据传输给水务公司控制中心,水务公司分析数据,根据用水需求,合理调整供水的压力,在用水需求较低的时段和区域,自动降低水泵的工作频率,调减送水压力甚至没有用水需求时,停止运行,达到节省能源和减少自来水漏损量。

格兰富的研究数据显示,按需供水系统使用可以调整工作频率的水泵和马达,最多可以将漏损的自来水量减少30%,如果全球推广,可以节省全球4%的电力消费。

清源华衍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在探索使用5G技术改造管网,与华为、中国电信等合作,给管网装上传感器和发射器。现在可以做到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每小时向中控室传输一次数据,这离实时监控管线自来水的状况还有差距,困难在于自来水的管线和水表要么在地下,要么在墙里,发射器需要有足够强的功率才能把自来水数据发送给最近的基站;另一个障碍在于,传感器和发射器的电池待机时间还不够长,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网长度至少数千公里,短时间要给所有的传感器和发射器换一次电池,并不经济。

智慧水务要大踏步推进,并非朝夕之功。

未来水世界

丹麦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国家,丹麦环保技术的海岸线全长7300公里,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560万人口。丹麦推广绿色经济的官方机构“绿色国度”介绍,丹麦自1980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长了70%,用水量减少了40%。丹麦环保署副主任Nikkel Hall说,丹麦是养猪大国,原来屠宰一头猪用水650升,现在降到每头200升。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水道密布,好动的年轻人,前一刻还在甲板上晒太阳,下一刻就跳进水里游泳戏水。丹麦的水价是每吨7欧元,约合人民币每吨58元,是中国水价的十倍以上。高水价促使丹麦民众节约用水。

30年前,丹麦的情况也不好,水损率很高,Nikkel Hall介绍那时由于自来水管网老化,自来水管道容易崩裂,导致大量漏水,经过持续治理,水损率现在已经降至8%左右,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