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外输精英内定规则,“中国力量”注入国际投资争端(2)

2017-09-20 09:03: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除去前文提及的二人,另外7人包括:外交学院教授卢松,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华群,香港律师郑若烨,贸仲委副秘书长李虎,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雪华,商务部条法司原司长、律师张玉卿。

单文华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除去张月姣,其余专家均由中国指派,“中国商务部负责推荐人选,财政部则负责与世界银行对接流程。这些名单最初是由贸仲委和中国国际贸易法学会各推荐10人,再从20人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主要要求是熟悉实际业务,能够在组织中接到大案,还能赢得大案。”

仲裁起源于民间自治,有争议的相关方通过选择一名中立的专业人士来裁决纠纷。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ICSID以来,选择中国仲裁员的仅有寥寥几个案例。“随着中国逐渐站到世界经济舞台中央,需要在各个规则场合抢滩。”单文华说。

在上述9人中,最让业界如雷贯耳的莫过于张月姣。此次也是中国首位被世界银行主席推荐给ICSID的专家。1944年出生的张月姣于1968年获法国汉纳大学学士学位,1981~1982年赴美国乔治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助理法律总顾问等职。2007年11月27日当选WTO上诉机构首位中国籍大法官(也是唯一的女性),至2016年10月卸任。

张月姣北京时间9月12日清晨给第一财经记者发来任命书时说,虽然上一份工作在WTO负责贸易争端,但自己早年曾参与ICSID,与40个国家谈投资保护协议,还参加过联合国跨国公司守则谈判。这也暗合了国际组织此消彼长的一个趋势。单文华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说,过去几年,ICSID的案例加速增长,比如WTO的贸易争端大约一年30件,而ICSID处理国际投资争端则大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达到一年60件。

带牙齿的ISDS

除了选派精英进入最为成熟的国际投资仲裁组织,国内的规则制定也已悄然展开,不仅能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也能在ISDS的重要改革期抢占先机。

目前,国际投资仲裁是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主要方式。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国际商会仲裁院(ICC)、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SCC)等国际知名仲裁机构都受理了较多的国际投资争端案件。但是,受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仲裁法》,我国尚无一部国际投资争端仲裁规则,仲裁机构也没有受理投资争端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