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三只松鼠天猫店加入百亿俱乐部 零食电商下个风口何在

2017-09-20 09:01:3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坚果零食电商风口刮了5年,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9月19日,第一财经记者从零食电商巨头三只松鼠方面获悉,截至当日上午9点,三只松鼠已在天猫渠道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天猫上首个快消类的百亿俱乐部成员。

三只松鼠集团创始人兼CEO章燎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食品并非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网络销售渠道,互联网食品公司是重度垂直的电商,简单解释就是我们是一个平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缝对接起来,我们的作用是保证消费者的体验绝对能够反馈给生产者,然后让生产者能够更好地去满足消费者。”不过,随着新零售风潮的崛起,业内预计下一步风口将在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三只松鼠要获得新的高增长恐怕要把握住新零售风口才行。

五年进“百亿俱乐部”

从宏观环境来看,三只松鼠的崛起赶上了这几年坚果零食电商爆发的风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坚果炒货食品生产与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坚果炒货业增幅最快的国家。英敏特此前发布的《零食消费趋势——中国2017》显示,四成(40%)中国消费者比半年前食用更多的坚果,且消费者广泛地认为坚果好吃(58%)且方便(44%)。

网购潮下,众多商家都知道电商风口,然而真正了解如何去做的商家却并不多。中国电商委执行主任苏军描绘了这样一个“需求黑洞”:“这几年,中国网购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巨大的基数下还在以巨大的速度增长,很多诸如农产品类的‘后进’电商开始爆发。我们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庞大的互联网群体,越来越多的的人将加入网购大军,这就是巨大的商机。”对于巨大的消费市场前景的描绘,许多传统食品企业跃跃欲试,而“互联网+”思维调整和寻找新路的挑战是一道槛。

章燎原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食品企业以为就是把食品拿到网上去卖,这是大错特错。

对于大批想要成为互联网型的传统食品企业而言,电商对供应链的改造才是真正的门槛。章燎原认为:“这个改造主要还是通过软件提取数据改进产品,品质时时刻刻都在改进。信息对称后,原有供应链体系更通畅,流通效率更高。通常,线下销售产品变质主要是在流通环节,品牌商很难控制。而电商让品牌商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库存更精准,产品品质更容易保持新鲜。”

下一步风口何在?

坚果市场尚未饱和。按照英敏特的统计,在中国零售零食市场上,坚果瓜子类零食已经是份额最大的零食品类,其市场销售额在2016年达2637亿元人民币,而到2020年,这一下销售额数值或达3456亿元。

因坚果炒货行业发展前景的一片光明,聚集于这一领域发展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且新进入者亦在不断增加,其中不乏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者。一份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研究报告即预测,中国将成为最大的优质坚果进口市场之一,这意味着将会吸引澳大利亚、南非等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如今,全国坚果炒货行业已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不乏消费、产品升级以及嫁接互联网进入全渠道营销阶段。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中国零食电商经过了五六年的高速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变革截点,在几大零食电商产品技术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是关键,三只松鼠显然也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投入了上亿元做检测中心。另一方面,销售模式上,线上线下共荣互生的销售结构将成为电商企业继续获得高增长的关键。因为线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而如果有线下渠道,就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需求,线上线上同步发展是未来整个中国品牌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势所趋。”

纵览目前三大零食电商,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其线上渠道均覆盖了自营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团购平台、外卖平台、微店及APP等,线上布局全面,让用户没有购买障碍无疑是三家坚果电商受到用户喜爱的原因之一。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们正在开始面临新的转型升级。目前,几大零食电商都在发力线下,2016年9月,三只松鼠在芜湖开出全国第一家投食店,开始进入线下。截至19日,三只松鼠已在全国开出12家投食店。

朱丹蓬表示,单一的渠道无法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线上与线下融合、数据互通才是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用户在网上购买商品时,只能关注到爆款商品,在线下由于能够逛店,购买的商品会变得分散,被爆款商品拉低的毛利能因此得到提升。其次,线上线下数据互通,既可以让商家通过大数据了解不同商品在不同渠道的销售趋势,并由此制定跨渠道组合策略,缓解单个渠道的销售压力;也能通过采集的大量样本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为消费者提供准确、个性化的服务。

“线上线下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但以后买卖这种交易还是在线上完成。”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乐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