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沪兰空中大通道”全线贯通 长三角对接丝路能力大幅提升(2)

2017-09-20 09:01:3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李晓津说,空中大通道的建设,类似于公路从小的双向道改为大的单行路一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飞行效率的提升,使得空域资源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利用,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航班的延误率,提高安全性,促进民航业的发展。

未来仍需优化

不过,李晓津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线、航班数量的较快增长,未来空域资源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优化整合。“就像公路建设一样,设置了单行道后不久,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拥堵还是会出现。”

尤其是是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空域也最为繁忙。在未来这些地方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空域资源紧张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李晓津认为,未来长三角等地要争取能够有更多的空域给民航的同时,也要适当限制中小型飞机的使用,由于这些地方城市大,人口多,可以适当多用大中型的飞机,这样可以提高航班的运营效率。此外,在技术上要采用新的导航技术、空管技术,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的几率。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日前在《中国民航报》撰文指出,从空管运行保障能力来看,目前我国日均运行1.4万多个航班,高峰期达到1.6万多班,但是,空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航班运行需求与空管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该文称,以空管雷达建设为例,空管雷达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空域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美国FAA有1000余部雷达为其提供全空域监视服务,而我国空管系统现有运行的雷达台站仅110多座,雷达设备仅140余套,即使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部分机场进近区域仍然存在雷达盲区,西部地区中低空尚未实现雷达连续覆盖,新疆大部分区域甚至还没有雷达覆盖,部分地区雷达还面临服役时间较长,需要更新改造的问题。

冯正霖说,即使在空管系统内部,也存在因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够,导致空管运行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问题。比如,在有些地区,因相邻机场或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同步,有的采用雷达管制,有的采用程序管制,由于两者在间隔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雷达管制下,两架飞机的最小间隔只需要10公里;程序管制下,两架飞机则至少需要10分钟的纵向间隔,换算成距离,相当于150公里左右的间隔),这就导致部分节点或区域成为空中通行的“肠梗阻”,从而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空域容量、运行效率以及航班保障能力的提升。

冯正霖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若不能尽快扭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长期紧贴保障能力的“天花板”运行,必将影响民航服务品质的提升,甚至引发诸多安全风险。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